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219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138篇
经济学   227篇
综合类   115篇
贸易经济   227篇
农业经济   55篇
经济概况   2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338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合并是优化银行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机构的合并风起云涌,建构了国际金融业的新格局。在我国,近年也出现了许多金融机构合并案,较大的有广东发展银行合并中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光大银行部分合并中国投资银行、成都市商业银行合并成都市汇通城市合作信用社银行等,另外,城市商业银行多由城市信用社合并而来。为使商业银行的合并能依法稳健进行,研究商业银行合并中对有关当事人权益的法律保护十分必要。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文海兴博士结合工作实际,围绕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合并中有关当事人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商业银行合并中依法保护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罗平  张晓朴 《中国金融》2004,(16):28-30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基础,充分借鉴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整体框架,力求建立一套既符合国际标准又适合中国国情的资本监管制度。为了听取各方面意见,确保《办法》的科学性,《办法》的起草经过了较长时间酝酿,并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论证。在起草过程中,先后征求了财政部、人民银行、国有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政府动用450亿美元国际储备向中行、建行两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注资这件事,国内外普遍的看法是一种治标行为,最根本的还是要转换经营管理机制。最近公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指引》顺应了“标本兼治”这一改革思想,详细规定了两家试点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方面的十项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4.
评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吉光 《新金融》2004,(5):13-16
纵观国外金融监管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运用银行风险评级体系对本国银行业进行评级分类,进而实施差别化、针对性监  相似文献   
5.
本从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良好的治理结构对于化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贷款增长过快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凝 《中国金融》2003,(21):33-35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西部论丛》2005,(1):7-7
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近日指出:“工行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银行,对其改革,财政部也有准备。国务院总的精神是这几家银行都要改革,一行一策,不要一个模式。但总的来说是都要注资,都要剥离一些不良资产,不管以什么形式,都要建立新的公司治理结构框架。”楼继伟还表示,与1998年的债转股相比,  相似文献   
9.
10.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问题尤为突出。信息不对称会使得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影响了经济、金融运行效率,增大了金融监管难度。就信贷领域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借贷双方会因此增大潜在的信用风险,严重影响正常的信贷活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思考在完善金融监管工作中如何处理好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