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28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46篇
财政金融   3507篇
工业经济   2513篇
计划管理   3223篇
经济学   3281篇
综合类   1288篇
运输经济   147篇
旅游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11640篇
农业经济   1610篇
经济概况   4940篇
信息产业经济   42篇
邮电经济   36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345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702篇
  2014年   1606篇
  2013年   1539篇
  2012年   2227篇
  2011年   2260篇
  2010年   2355篇
  2009年   3124篇
  2008年   3217篇
  2007年   2289篇
  2006年   2229篇
  2005年   2346篇
  2004年   1514篇
  2003年   1205篇
  2002年   644篇
  2001年   538篇
  2000年   494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1篇
  19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浩  杨红蕾 《财贸经济》2021,42(6):119-132
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形式,专利为创新产品中无形资产的专有权利提供了正式保障,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上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日渐增多.在此背景下,布局海外专利对保障中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关于中国专利出海的研究较为鲜见.基于2001-2018年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层面的出口和专利申请数据,本文考察了出口对中国海外专利布局的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出口显著地推动了中国在海外专利申请数量的增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地理距离在其中表现出调节作用且在制度维度上表现出异质性.具体而言,在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较高的国家,地理距离会进一步放大出口对海外专利申请数量的促进作用;而在遗传距离和文化距离邻近的国家,地理距离则表现出负向调节作用.另外,"一带一路"倡议也促进了出口对中国专利出海的影响.在当前全球贸易环境较为动荡和中国出口产品努力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背景下,本文的经验证据对推动中国以专利为代表的无形资产海外布局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5.
李佳 《山西农经》2021,(5):9-10,57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的合理限制至今仍然是立法上的空白,理论和实践看法不一。以兼顾各方利益平衡的视角为切入点,在借鉴《美国公司法》关于封闭公司股权转让合理限制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限制股权转让的规定,总结了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关于股权转让的限制条款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以此说明股权转让限制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齐俊妍  高明 《财贸研究》2021,32(5):12-22
根据经合组织统计的各国服务贸易限制政策条款,先对具体政策条款赋值,接下来加权得到衡量服务贸易限制的STRI指标,最终检验目的 国服务贸易限制对中国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引力模型的其他变量以及企业-产品层面的特征变量后,目的 国服务贸易限制政策显著阻碍了中国企业出口规模扩张,且阻碍作用对一般贸易企业、大中型企业更明显.对影响机制而言,服务贸易限制政策造成的固定成本阻碍了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而引起的可变成本阻碍了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其中,对集约边际的阻碍作用更大;进一步对集约边际分解发现,目的 国服务贸易限制政策降低了企业出口产品数量,但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另外,拓展研究发现,目的 国数字化服务贸易开放能够缓解服务贸易限制政策对企业出口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10.
文章利用2002~2014年中国对120个国家提供的援助与受援国出口数据,研究了中国对外援助对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对外援助促进了受援国对华出口规模扩大,提高了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这对于提高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和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来说都是有利的,符合中国对外援助"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异质性检验发现:中国对外援助促进了符合受援国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产品,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产品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但并未促进农产品等非制造业产品以及初级品和资源品等制造业产品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从而较为全面地驳斥了西方国家提出的"资源掠夺论"等负面观点;中国对外援助不仅促进了非洲国家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非洲以外其他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中低收入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中国"促贸援助"并未显著促进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受援国工业发展在中国对外援助促进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提升方面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