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2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31篇
经济学   86篇
综合类   32篇
贸易经济   29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rganizations report great difficulty in measuring talent accurately, reflecting the lack of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for talent-identification in the HRM literature. This multidisciplinary review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ronger theoretical basis for talent-management by present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talent in which the definition, operation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talent and its relation to excellent performance is clarified. W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 11 propositions into the framework, building on fragmented insights from the literature—from the fields of HRM, gifted education,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vocational psychology respectively—that will guide readers in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the proposed framework.  相似文献   
2.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talent management (TM) practices, differentiation strategies, and incongruent talent perceptions in terms of psychological-contract fulfillment. The outcomes of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2660 respondents within 21 organization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actively attending to talent-perception incongruence. Incongruence occurs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organization's executives perceive an individual as ‘talent’, but the individual is unaware of this, and also the other way around: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 organization's executives do not consider an individual as ‘talent’ while the individual believes that they do. Although the increased use of TM practices is related to higher psychological-contract fulfillment, this relationship is negatively affected by incongruent talent perceptions. Our result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clearly defining talent and communicating this clearly to all employees. Th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en the talent strategy is perceived as exclusive rather than inclusive.  相似文献   
3.
The term ‘talent management’ has been around for quite some time, but definitions abound around the globe, applications are varied and a plethora of measures—mostly tactical—are currently being used. This article addresses how the concept of talent management is of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in any industry or geography. How can we know when talent investments have been optimized? What is the talent lifecycle and why is it important? Additionally, the article presents and illustrates the People Equity framework that serves as a global bridge between important individual and business outcomes such as turnover, financial performance, quality, productivity, customer retention, and organizational processes and policies that drive high or low talent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4.
钟腾  罗吉罡  汪昌云 《金融研究》2021,491(5):135-152
高技能人力资本对于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2009—2012年间39个城市集中出台的地方人才引进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政策的双重差分法,结合机制分析和异质性分析,探究了人才政策出台前后区域创新能力的变化及其背后的机制和深层次原因,并分析政策效应在不同的地区营商环境、科教事业投入力度、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下的差异。本文主要结论包括,地方人才引进政策总体上提高了当地的专利授权总量和专利价值总量;显著增加了研发投入的规模,但创新效率没有得到明显提升;在营商环境较差的地区,政策的效应侧重于提高专利数量,营商环境较好的地区则侧重于提升专利价值;在科教投入力度本身就很大的地区,政策效果较小,在科教投入弱的地区效果会更明显;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弱的地区,政策效果更多地表现为提高专利数量,保护程度强的地区,则侧重于提升专利价值。上述结论对地方政府优化人才激励政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民营企业占我国企业的绝大多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这类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在借鉴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人才流动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和成因,提出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公正的用人机制、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考评体系,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以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措施。增强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达到减少人才流失和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面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地球科学研究视域、学科任务、知识体系和方法手段等正酝酿着新的变革。面对经济社会大转型和新时期地球科学的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地学创新人才是地质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要课题。创新人才有类别和层次之分,可以区分为学术创新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应遵循"尊重意愿、鉴识潜力、分类培养、通专结合、以专为重"的方针进行培养。最后给出了一个成都理工大学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面对人才计划是激励了科技人才,还是诱发了科技人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争议,本文系统梳理了人才计划选育人才特点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功能异化问题,构建了包含成就动机的科技人才激励理论模型分析框架,并使用全国科技工作者调查数据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检验人才计划激励高层次科技人才成就动机的净效应。结果表明:(1)人才计划的特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旨在培养和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研究能力,鼓励人才自由探索和根本创新,但实施过程中存在政策工具的过度使用、薪酬待遇和资源的过度倾斜等问题;(2)适度科研经费支持有助于强化科技人才的成就动机,而过度强调绩效激励则可能产生挤出效应;(3)入选人才计划对高层次科技人才成就动机的激发作用是显著的,在继续推进人才计划支持方式的同时应正视弊端、系统谋划。  相似文献   
8.
城市国际人才争夺战由来已久并不断升级,但针对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水平、影响因素和差异化政策供给的研究鲜见。以“国际人才集聚指数-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为研究主线,以中国36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通过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指数排名分为3个差异显著的层级。其中,第二和第三层级之间无较大差距,但与由北京、上海组成的第一层级相比大幅落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分化明显,第一类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全球城市品牌文化;第二类城市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第三类为外资传统工商业企业和产业集聚。对应地,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供给围绕外资传统工商业国际人才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国际人才集聚、多样性和包容性国际人才文化氛围营造存在三大差异化选择。首次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模型,为从机理上深入探索中国各类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模式及提升路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近年来,笔者对本院毕业生的质量进行了跟踪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竞争力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信息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科技信息管理工作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提高图书馆科技信息管理工作质量 ,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素质 ,培育图书馆科技信息人才成为构建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图书馆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