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26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26篇
财政金融   1156篇
工业经济   551篇
计划管理   2226篇
经济学   3012篇
综合类   2982篇
运输经济   86篇
旅游经济   162篇
贸易经济   4273篇
农业经济   902篇
经济概况   2608篇
  2025年   40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526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802篇
  2013年   1642篇
  2012年   1300篇
  2011年   1609篇
  2010年   1167篇
  2009年   1193篇
  2008年   1499篇
  2007年   1288篇
  2006年   1111篇
  2005年   851篇
  2004年   546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China' s foreign-oriented oil taxation system has, from the beginning, been based upon the positive experiences of other oil-producing countries and has incorporated common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The system has been perfected over decades. It of fers more incentives than other oil-producing countries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1) Income tax has a "wide tax base and low tax rate"; (2) VAT levies a low tax rate on ma-  相似文献   
3.
    
Two of the main forces driving European emigration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were real wage gaps between sending and receiving regions and demographic booms in the low‐wage sending regions. Our new estimates of net migration for the countries of sub‐Saharan Africa show that exactly the same forces driving African across‐border migration are at work toda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rapid growth in the cohort of potential young emigrants,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resource base, and slow economic growth are likely to intensify the pressure for migration out of Africa and into high‐wage OECD countries over the next two decades.  相似文献   
4.
《The World Economy》2018,41(6):1664-1694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equences of parallel trade in a two‐country model. It compares a coinsurance scheme (consumers pay a percentage of the drug price) and an indemnity insurance scheme (reimbursement is independent of the drug price) with respect to changes in copayments and public health expenditure. In the destination country, copayments for patients decrease to a larger extent under indemnity insurance, whereas reductions in public health expenditure occur only under coinsurance. In the source country, copayments increase less under coinsurance, whereas health expenditure is reduced more under indemnity insurance. In both countries, total expenditure under parallel trade is lower.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兴起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国际产品内分工为基础的中间品贸易日益盛行,并成为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分年度、分行业地测算了连续14年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并实证研究了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论是:近十余年来,国际产品内分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各行业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同时,垂直专业化比重(VSS)的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工业行业贸易顺差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骄奢淫逸之风犹如九头蛇,危害巨大且永生不死。与之的战斗遍布人类历史的每一个角落。作为现代西方法治文明的起源,除了监察官制度外,罗马在共和国颁布了一系列的反奢侈法律,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抑制奢侈风气。中国古代也有同样功能的制度,仅以唐代为限,就有二十多部帝王诏令限制各种过分的开支。对二者进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共同点,比如对家族财富的珍惜、专门官员的设置以及对社会风气的净化等。历史经验证明反奢侈规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般性,并告诫我们:良好国民性格的养成是长期有效净化奢靡之风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外贸规模、外贸结构、外贸效益、外贸可持续发展、外贸竞争力五个方面建立外贸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1995—2008年的数据,对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成效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从总体上来看,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已有成效;规模指标显示外贸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指标显示外贸结构在波动中优化,但优化程度与规模增长相比显得不足;效益指标、可持续发展指标、外贸竞争力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贸易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环境、资源指标需要进一步提高,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8.
在水权交易中提高公民参与的力度,契合民主社会发展之需要,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益博弈是公民参与水权交易主要动因,社会讯息互动、法律制度保障、公民参与精神等的缺失是当前制约公民参与水权交易的现实困境,因而今后应着力进行公民参与的多重建构,具体可在水权交易中引入公共参与的概念并对之进行具体体系构建,从法律和精神两个层面出发,通过全局体系构建模式完善公民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出口贸易发展受到外部环境冲击情况下,国内外学者对出口贸易规模是否能够稳步增长不断提出质疑。在此叙事背景下,通过对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及结构失衡深入剖析,发现内部结构性矛盾才是真正威胁出口贸易持续发展的根源所在,外部需求冲击影响微弱。中美贸易差额的比较研究显示,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并非特例,消除贸易争端的经济手段则是顺差规模的缩小;中国探寻多元化出口贸易实践是解除贸易商品、国别结构失衡的内在要求,也是长久之计。基于中国内外经济发展运行的特殊性,对外贸易发展研究需要超越开放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认识局限。要实现出口贸易稳步发展须兼顾区域平衡目标,解除结构性枷锁。消除出口贸易的区域失衡发展困境是解决对外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之所在,制定贸易政策必须以"省区"这一基本层面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依据1978~2009年吉林省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数据,考察吉林省出口贸易发展基本趋势并对比评价吉林省出口贸易省域竞争力。回归分析评价吉林省高技术产品出口与出口贸易关联性,发现高新技术产品对出口贸易增长作用明显。利用HP滤波分解出吉林省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三类成分的作用关系检验,结果发现,滞后期的出口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类成分Granger因果关系显著,表明出口贸易可以通过经济体内要素耦合作用而作用于经济增长。而同期仅水平序列的出口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但二者同步性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