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46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97篇
财政金融   12895篇
工业经济   5661篇
计划管理   18148篇
经济学   10960篇
综合类   3848篇
运输经济   809篇
旅游经济   118篇
贸易经济   13502篇
农业经济   5680篇
经济概况   18271篇
信息产业经济   245篇
邮电经济   273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563篇
  2022年   557篇
  2021年   786篇
  2020年   885篇
  2019年   658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697篇
  2016年   1074篇
  2015年   2140篇
  2014年   5799篇
  2013年   4854篇
  2012年   6679篇
  2011年   7576篇
  2010年   6945篇
  2009年   6793篇
  2008年   7738篇
  2007年   6715篇
  2006年   6088篇
  2005年   6006篇
  2004年   3181篇
  2003年   2903篇
  2002年   2149篇
  2001年   2031篇
  2000年   2045篇
  1999年   703篇
  1998年   728篇
  1997年   525篇
  1996年   427篇
  1995年   440篇
  1994年   397篇
  1993年   226篇
  1992年   269篇
  1991年   368篇
  1990年   342篇
  1989年   269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5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国外货币政策操作并没有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先例,所以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应关注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议题。研究发现:在理论层面,货币政策只能在短期内产生"结构性"的非对称性效应,当跨越资本投资影子价值"均衡点"后,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调整预期目标并不会产生;在实证层面,非参数格兰杰检验结果显示,当滞后1—9个月后,货币政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指标和"结果"的格兰杰因果原因,但随着滞后期增长,货币政策并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格兰杰原因。此外,无论是在"过程"层面还是在"结果"层面,产业结构调整都不是货币政策的格兰杰因果原因,二者间不存在互动效应。研究综合表明:作为经济总量调节的货币政策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只能视为短期性、暂时性经济行为,不应将其视为常态化工具。  相似文献   
4.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产生和发展的产物。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治理最大化方面的作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结构性失业进行剖析,提出实现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结构性失业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炜  马文良 《中关村》2015,(4):20-25
在百舸争流的创新世纪,政府和市场如何协同,合力推进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国有资本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和活力,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关村发展集团用5年时间拿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2014年8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可以说,习总书记的讲话直指当今全  相似文献   
7.
“万山朝贡处,暗里隐神仙”。诗中描写的是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上的金殿,金殿是武当山的标志性建筑。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入选最美“国家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8.
9.
刘蕴珂 《中国经贸》2023,(21):78-80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中国能否通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顺利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实体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能否顺利完成。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并且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大国的名号当之无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一直存在核心技术短板明显,产业链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从“微笑曲线”上低附加值的制造端走向高附加值的研发端、销售端,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