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地评价过程需要自然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力量的配合。特别是适宜性评价总是或多或少结合经济分析来进行,按海曼的观点,经济分析是土地评价过程的四大组成部分(生物条件评价、财务与经济分析、社会评定、监测与评价)之一,在作定性分析时,只是一般地应用经济学、不必计算收益和成本;而作定量分析时,就要从经济上比较投入和产出,这在决定土地适宜性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介绍在土地评价中常用的两种经济分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福明 《金融博览》2013,(10):34-35
土地金融是指以土地为信用工具而产生的长期融资制度,包括农地金融与市地金融。其核心是通过建立土地银行发行土地债券,将不能流动的土地等不动产变成可以流动的资产,以和平手段实行土地改革与土地改良,使传统的土地经济社会转型为现代货币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3.
关于土地改良规划的几个问题及其研究方向大桥欣治著逯德福译金春吉校当进行上地改良、农村整治建设规划时,其首要前提是事业规划。在编制事业规划的初期阶段,要探讨事业进行的目的、所要采取的手段、方法以及相应的技术、经济可能性等方面是否合理,同时还必须使规划具...  相似文献   
4.
实务中,对于“资本化的会计处理”及“土地改良期间相关种植收入能否确认”的问题,存在较大分歧。本文认为,土地使用权是一项单独的权利,对于其每年发生的改良支出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针对每一笔改良支出还需确认其受益期,支出发生后分别进行摊销,同时可以确认种植经济林木的收入。  相似文献   
5.
6.
当下有人认为,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有利于集约经营和规模化生产。因此,地主阶级不应该被打倒.旧的土地制度也没有必要改变。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旱在寻乌调查中就以切实详尽的实例作了回答。毛泽东的调查结论是:以“收租坐视”为目的之地主,他们手中的土地并非为了集约经营与规模化生产,而是为出租赢利。地主并不关心土地改良和生产工具改进,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进步和土地改良对我国耕地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经济问题》2021,(9):132-144
本文利用2009—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科技进步、土地改良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通过莫兰指数检验得出我国耕地质量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得出,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土地改良对耕地质量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财政支农、农业从业人员以及人均GDP也会对耕地质量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受灾面积会阻碍耕地质量的提升。本文认为要加快促进区域间协同发展,积极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优化土地改良方案,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保障我国耕地质量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虽然日本完全有经济实力购买外国粮食,但是由于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危,所以日本一直不遗余力地提高粮食自给率、保护农业。日本的农业补贴可以说是城市化后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日本各级政府提供了名目繁多的农业补贴。在农林水产省网站的主页上,包括林野厅和水产厅在内,形形色色的补贴项目高达约470种:农田保护和灾害防治、土地改良、基础水利、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一应俱全,农林牧渔各方面所获得的补贴可谓"无微不至"。  相似文献   
9.
10.
村民自主建设是中国创新农村建设投融资机制的一个探索,在运行机制上与日本土地改良区建设有相似之处。将两者对比分析,有利于为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依据。本文从实施主体、管理程序、运行维护几个方面对两种机制逐一比较分析。结合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得出注重基层参与、完善运行管护机制、清晰事权划分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