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173篇
工业经济   548篇
计划管理   447篇
经济学   223篇
综合类   83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634篇
农业经济   1963篇
经济概况   520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坚 《价值工程》2021,40(20):7-10
选取中国全部六个交割月份棉花期货合约价格和中国棉花3128B价格指数作为研究对象,构建OLS,B-VAR,ECM和ECM-BGARCH四种模型来估算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并应用Ederington法评估套期保值的效率,分析中国棉花期货最佳的套保模型.结果表明,1月、5月、11月份合约的套期保值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价格风险,其中OLS和B-VAR模型的效果最好,最后提出完善期货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4.
5.
棉花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经营领域,供销合作社几十万职工为促进棉花生产的发展和流通,保证纺织工业和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供销合作社应如何在棉花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访问了中国棉麻流通经济研究会会长黄进同志。黄进会长回顾了  相似文献   
6.
7.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棉花制度 1.统购调拨的基本制度。建国初期,国家对棉花的收购,逐步由合同订购过渡到统一收购,确立了我国棉花统购的基本制度。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为了有计划地统一掌握和分配棉花,保证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和外贸出口的需要,对棉花施行统购统配制度。1954年9月9日国务院举行224次政务会议,听取和批准了《关于准备实施棉布计划收购、计划供应和棉花计划收购的报告》,通过了《关于实行棉花计划收购的命令》。命令规定:凡生产棉花的农民应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将所产棉花除缴纳农业税和必要的自留部分外,全部卖给国家。棉农自留部分需要出售时,可由供销合作社继续收购。私营棉花商贩一律不得经营籽棉、皮棉的收购和贩运业务。私营絮棉零售商贩,继续由中国纱花布公司供应絮棉,维持经营。私营籽棉加工业,通过供销合作社委派加工。农民留种用籽棉,供销社应给予加工的便利。此后,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统购制度。如1956年开放小土产自由市场后,由国家统购的棉花也流入自由市场,妨碍了统配工作。为加强对自由市场的领导和管理,划清自由市场的经营范围,1957年8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由国家计划收购(统购)和统一收购的农产品和  相似文献   
8.
9.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本身就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既要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又要在权衡风险与回报的基础上,承担合理的、可承受的风险。不重视风险的信贷管理最终将威胁到银行的生存,不愿承担适当风险的信贷管理最终同样会威胁到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2004年,工商银行的信贷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不仅要继续把好新增贷款质量关,又要控制住存量贷款的劣变损失,使新发生的不良贷款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