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3篇
农业经济   132篇
经济概况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选好水源。池塘应选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温适宜、排灌方便、无工(农)业和生活污染的地方。有条件的地方,可设蓄水池对入池新水过滤消毒,以杀灭水源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一般可用25-30克/立方米生石灰或1克/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需杀灭虫害时,还可用0.5克/立方米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     
李芬 《科技和产业》2004,4(2):37-38,12
<正>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指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急性传染病。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3.
<正> 对虾养殖者应朝全面预防、健康管理的方向努力,积极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对虾的健康养殖,以减少虾病发生。如下是具体措施,供读者参考。 一、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1.彻底清池消毒,做好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通过彻底消除塘底淤泥,减少底泥的酸性腐化物和其它有害物质的危害。另外,可使用漂白粉、二氧化氯、生石灰、敌百虫、茶麸等药物来消毒除害,杀灭敌害生物及致病生物,消除携带病原体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4.
在开展对虾育苗生产中,经常发现对虾幼体“发光”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发光”病,涉及的品种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其症状频发和延误诊治,不仅给育苗工作带来被动,严重的在经济上造成巨额损失。笔者在多年实践中,针对“发光”症状,采取多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2014年12月21日下午,首届高校创业峰会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创业者、创业类学生社团会长、地方政府领导、创业服务机构、投资机构等共计500多人参加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北大创业投资研究会、北大工学院研究生会、北大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各大高校创业类社团联合举办,以"中国梦.创业梦"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激励更多在校师生特别是青年学生开启创业  相似文献   
6.
<正> 一、严格鱼种投放前的消毒处理1、用盐水浸洗。购进来的鱼种就有可能是病原体携带者,还有捕捞、运输等操作难免使鱼种在一定程度上受损伤,所以用盐水浸洗既可杀死携带来的体表病原体,也可使鱼伤口得到收敛,促进愈后。具体操作方法是:用3%—5%盐水视水温而定浸洗15—20分钟,浸洗鱼密度不能过大,以免缺氧造成不必要的的损失。鱼种刚接触盐水时会乱蹦乱跳,一会就会平静下来,如在预定浸洗时间内出现第二次狂蹦,则应立即捞出放入鱼塘。  相似文献   
7.
池塘养鱼疾病传播的途径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鱼病原体传播途径1.1直接传播池塘放养的鱼中,病鱼或带病原体的鱼与健康鱼或其子代的直接接触,并将其所带的病原体直接传播给对方。1.2间接传播1.2.1水流传播病鱼、带菌(毒)鱼和尸体将大量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抗菌素等药物使用安全性认识的加深,安全等级已从以前的靶动物安全上升到人类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因此,作为符合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通常我们把中华鳖的常见病害分为传染性病、侵袭性病及其他因素引起的甲鱼病三大类,其病害防治技术如下。一、传染性甲鱼病凡由细菌、霉菌或病毒引起的甲鱼病称为传染性甲鱼病。1.红脖子病病原体是产气单孢杆菌。此病的主要症状是咽喉部、颈部红肿,行动迟缓;病情严重时,口鼻出血,肠道发炎糜烂,全身红肿,眼睛浑浊发白而失明,不久即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由于南美白对虾养殖在我国南方沿海迅猛发展,规格很大;虾苗良莠不齐,养殖技术滞后和防治措施不到位,盲目或滥用药物等,导致虾病发生、死亡,甚至严重死亡。虾病日趋严重,1992年后我国养虾业大规模、毁灭性的暴发性流行病仍记忆犹新,必须引以为戒,引起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