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9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发生着变化。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可现在,在“没完没了“‘十面埋伏”的毒食品面前,老百姓早己丧失了起码的安全感,如此情景用“食品卫生恐怖”来形容可能并不会让人觉得夸张:因为大米是用矿物油抛光的,面粉是添加剂的,水果是使用催熟剂、膨大剂的,而蔬菜则是农药超标的……在如此严峻的食品安全环境面前,谁还能举箸自如地保持镇定?  相似文献   
2.
枝蔓经不起丰硕的果实,轻柔地伸出垄间,拈起一颗,摘下的脆响,悦耳得像是五彩泡泡在心间飘着碎着。最美妙的还是入口的初嚼,爆浆的果汁窜到味蕾,像是热闹的party,清新甜美的味道开始蔓延……谁会想到,在萧瑟的寒冬,会有这般"莓"好生活呢!如此"莓"好,全得益于龙德李生态园。记者了解到,与往年相比,今年龙德李的草莓抢鲜了一个多月上市,原来是为了迎  相似文献   
3.
古语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的风险隐患,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予以消除,则事后处理起来将会处处被动,代价极大。因此,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要紧的是第一时间发现并消除隐患。这不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还需要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本来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组成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就明确鼓励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社会监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也要求社会协同、  相似文献   
4.
挑选水果有一个秘诀,无论什么水果,在蒂的部位凹得越厉害就越甜。挑选大小适中的水果,太大的极有可能是激素、膨大剂催的,建议不要买。一般一闻二看三捏。先闻是否有水果香和其它的怪味;二看有没有发黑或者烂的地方;三捏一捏就知水果的软硬度。选水果的原则是颜色为本色、有光泽,还要看水果的根部是否够凹,是否有圈,带圈的水果比较甜。  相似文献   
5.
张琳 《光彩》2011,(8):23-25
2011年3月,中央电视台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健美猪"真相》特别节目,披露了养猪户违规添加"瘦肉精",监管部门收钱放行,经纪人居中联络,双汇旗下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的收购乱象,以"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著称的双汇品牌立刻陷入质疑的漩涡……然而,这只是即将上演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序幕:4月11日,中央电视台《消费主张》曝  相似文献   
6.
由"石头西瓜"引发的话题编者按:在杂志第7期我们报道了由于西瓜膨大剂的问题,好端端的西瓜莫名其妙就变成了瓜脆脆,烂在地里让瓜农欲哭无泪。在本期杂志中,我们将再一次关注西瓜。您看到的西瓜已不再是瓜脆脆,而是怎么都踩不烂的石头西瓜。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听一下瓜农老卢的诉说。  相似文献   
7.
良心在那里     
近几年,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问题食品层出不穷。直到目前,国内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的阴影未散,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花椒却又紧随其后。由膨大剂作祟的离奇"西瓜爆炸案"之后,有外电嘲笑说:中国大量西瓜纷纷爆炸,把本来安静的农  相似文献   
8.
生产上,有些种植者为了使水果蔬菜长得快、个头大、成熟早、卖价好,大量使用植物生长激素,如膨大剂、着色剂、催熟剂、矮壮素和多效唑等,虽达到了果实大、着色好、上市早、幼树矮化等目的,但经实践证明,过量过多使用生长激素会产生二系列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时下.正值瓜果上市的旺季,细心的消费考发现.某些水果,蔬菜个头越来越大.口感却大不如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记者通过对个别猕臻桃主产区的调查.终于揭开了猕猴桃膨大的奥秘。原来.少数果农为了迎合市场.在种植猕猴桃时,使用了一种名叫“膨大剂”的农药。这种高科技产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提高猕猴桃产量的同时.使得果品口味发生变化,如果这个趋势进—步蔓延的话.有可能对整个产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寒冷的冬季里各色反季节水果飘散着阵阵或浓烈或淡淡的果香,源源不断地走进千家万户。但是早期上市的长得像小馒头似的草莓,个头特大还有方有棱的猕猴桃,大都是打了膨大剂,粉红色或连把都红了的荔枝,瓜子不成熟,味道不甜却通红的西瓜等等,多是施用了催熟剂。催熟水果分量比较重:催熟的水果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分量比较重。同一品种大小相同的水果,催熟的同自然成熟的相比要重很多,很容易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