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0篇
经济学   22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1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2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拓宽了解放生产力的内容,他认为解放生产力既包括把生产力中的劳动者从具体的制度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强调把人从旧的思想中解放出来。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放到一起来讲,并把它们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改革;二是对外开放;三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随着苏联解体、冷战时代结束,世界进入了以经济——科技竞争为主的新时期。因此,发展生产力的竞赛将取代军备竞赛。而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解放生产力和保护生产力。作者认为:①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条件;②革命与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两种基本形式;③解放生产力的任务,不可能一次完成。为此,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对外开放。作者还论述了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将保护生产力作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改革红利     
《天津经济》2012,(12):80
一、改革红利的内涵改革红利是指改革在经济中发挥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并配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一个人均GDP水平在全球排名接近90名、城市化率水平只有50%多一点的经济体而言,未来发展的理论空间很大,需要做的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产出率,这就是所谓"改革红利"。二、改革红利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60年弹指一挥间,60年铸就辉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进程不断加快、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改善,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为增强综合省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十六大”用发展来证明和评价改革的伟大和正确,用改革来支持和开辟发展的道路。如果说邓小平作为政治家和思想家,基于对中国历史的思考而提出来的“发展是硬道理”和“三个有利于”还是一种假说或者观点的话,那么经过90年代的实践,“三个代表”就不再是假说,而是被中国经济改革成就所证明的真理和事实。  相似文献   
6.
深化改革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根本途径倪金林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充分证明了这一科学论断。从我们安庆市金属材料公司这些年的发展情况看,只有坚持改革,不断创新,企业才有活力,才会有良好的社会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生产力问题的有关理论观点,分析了邓小平生产力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内在联系,揭示出这一科学理论既源于唯物史观,又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是对唯物史观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先进生产力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入手,说明代表先进行产力是党的先进性最集中、最根本体现,指出在知识经济使生产力发展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应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对宣传加强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解放生产力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本文试从解放生产力的内涵、途径以及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从而加深对"解放生产力"这一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不仅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且要实现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