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1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味食街现象──兼谈酒店营销李远发酒店餐饮激战已成事实。新近,南昌赣江宾馆开设了一家适应工薪阶层和学生阶层的小吃大世界──味食街。该项目一推出,就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客流量达3000人次,营业收入3万元,抵得上一家高档酒店的收入。新华社、...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江西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以绿色金融改革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11月,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将"江西省推行绿色金融改革促进绿色经济稳步发展"作为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彰。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3.
婺源于唐开元28年建县,一直隶属安徽徽州,解放后,即1952年才改属于江西上饶。这个位于皖赣交接之地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气候带上面的茶叶采摘习俗,也决定了婺源茶俗文化必然受赣江茶俗文化的影响,二者虽属一脉,却各有其异同。  相似文献   
4.
5.
城市化对植被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扩张等人类活动对植被初级生产力的间接影响,以赣江流域为例,探究了2000-2015年十五年里城市建成区变化情况,并从整个流域与城市两个尺度分析2000-2015年赣江流域植被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探究了建成区面积与降水、气温等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5年赣江流域植被初级生产力除部分建设用地地区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非建成区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2.297 d/km2。在城市尺度上,随着建成区面积的增大,城市植被初级生产力也随着不断上升。另外,研究表明,气温与降水等气象因子对城市植被初级生产力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作通讯》2009,(22):28-29
吉安县永和镇东南,赣江西岸,有个锦源村。锦源村建村历史悠久,且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共48位,还诞生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山和开国将军曾如清。锦源村是个大村,有707户2415人,耕地面积2064亩,林地面积1520亩。  相似文献   
7.
<正>水利枢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在流域上某一河段修建能控制一定流域面积的水利枢纽工程,可以提高上游水位,增加蓄水量,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矛盾,起到防洪、发电、灌溉、供水、养殖、航运、旅游等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工程建设后,改变了河流的径流量和其原有的季节分配和年内分配,河流下游的地貌、水文条件诸如输沙量、  相似文献   
8.
2008年8月18日上午8时,一辆载着十几名贫困学子的汽车徐徐驶出江西省安福县。这是江西省扶贫办“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在该县招收的第二批贫困学子。  相似文献   
9.
<正>9月4日,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就峡江县水产局申报的"江西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鳡鱼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评审,与会专家在听取汇报和审阅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经过研究与讨论,一致同意在赣江峡江段建立四大家鱼鳡鱼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并且建议项目单位进一步完善有关材料,尽快申报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该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长38km,面积1335.8hm2,流域面积295.33km2,河面宽400-1000m,丰水期水深3.7-10.3m,枯水期水深0.8~7.6m。赣江峡江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国绿色金融发展和江西省赣江新区成功申报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背景,本文以九江市为例探讨如何策应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调查摸底结果显示,目前绿色金融发展存在非金融企业绿色债亟待突破、两高一剩行业产生倒逼效应、各要素市场间信息披露不对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滞后、政府对绿色金融激励政策欠缺等瓶颈。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主动策应绿色金融改革、建立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完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创新绿色金融监管体制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