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28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26篇
经济概况   29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南 《大众商务》2003,(10):19-19
黑龙江有位叫张明山的推销员,有一手用顺口溜卖刀的绝活。他曾向人讲述了以下精彩的推销故事: “说你走过南的,闯过北的,经历多的,见识广的;说你出过国的,留过洋的,旅过游的,走亲访友的。请你停一停,看一看,站一分钟有一分钟的好处,站两分钟有两分钟的收获,这叫新产品高科技,多功能高效玻璃刀,捎带新型磨刀器……”这段开场白,是我卖玻璃刀时,用来吸引顾客的新说法。有年夏天,我在集市上卖玻璃刀。该产品很新奇:一是功能多,上面附加磨刀  相似文献   
2.
难办的是,至今我们尚不能知道在"知道"与"不知道"的官员中,哪类官员占的比例大?大多少?国家每年要为那些"不知道"的官员付出多少代价?恐怕只有上帝才知道!  相似文献   
3.
圪台村的顺口溜 正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记访问了革命老区高平市野川镇。野川镇位于高平市西北部,距市区13公里。全镇总面积93.6平方公里,现辖24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6361户。  相似文献   
4.
顺口溜”为何而生 “顺口溜”是一种流传于市井的民间文学,它的特点是浅显、顺口,易于传诵,有的还能挖掘出深刻的人生教训,点出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某种趋势——其中的八成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大方向不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时下,在豫西南农村有些反映老年生活凄凉之境的顺口溜:儿住瓦房孙住楼,老头老婆住村头儿;儿子烧煤孙烧气儿,老头老婆柴禾棍儿;儿子压水孙抽水,老头老婆得抬水几多农村老人,犹如风中残烛……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一句顺口溜颇为流行,叫做"三年挣、三年平、六年以后无踪影",这句话形象地描绘出了我国农村产业经济中一项新产业前三年因为产量少市场份额缺口大所以利润高挣钱多,随后因为一哄而上地跟风发展,导致普遍收入下降,最后产品因为供求失衡而导致产业萎缩直至消失的一个怪现象。然而,记者近日在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沙尖子镇甸子村九组江岗子采访却发现,这里的西红柿产业虽然已经干了整整十余年,但直到现在却依然红红火火地帮着农民挣大钱,突破了产业魔咒,这里的西红柿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好项目。辽宁省桓仁县江岗子这个居民组坐落在桓仁辽东大山的最东部,这里的村民上县城都得坐两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7.
世上只有妈妈妈,但愿妈妈不要老;妈妈年轻是个宝,妈妈老了像棵草。  相似文献   
8.
9.
“公路通过芭焦岩,干部群众乐开怀,心了多年通车梦,感谢扶贫好政策”。这是目前在贵州省思南县文家店镇六井村干部群众中流传着的一段顺口溜,同时也是当地干部群众对该村实施扶贫开发项目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0.
"生不起,剖腹一刀5000几;病不起,药费让人脱层皮……"近年民间的这些顺口溜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真实写照,也是留给政府的一道"民生考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