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4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2篇
工业经济   24篇
计划管理   318篇
经济学   741篇
综合类   46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129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This article studies how aid for trade (AfT) affects the quality of recipient countries’ exports. It shows that the quality effect is most discernible for AfT for assistance in trade policy: a 50% increase in the value of AfT received in this category is associated with a 0.5–1% increase in the quality of exports to the donor and other OECD countries. On average, the actual AfT received for assistance in trade policy leads to a 2% upgrade of the recipient country in the quality ladder of all developing countries. Around half of this quality effect is driven by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continued products in continued markets (intensive margin), and the other half by the quality upgrading of new products in continued markets and existing products in new markets (extensive margin).  相似文献   
2.
The study examines and highlights the impact of selected foreign inflows (aid, trade, FDI, debt and remittances)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SAARC) countries. The existent literature lack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AARC countries as countries like Afghanistan, Bhutan and the Maldives have largely been ignored due to the shorter time periods of available data. The study is empirical in nature and utilizes panel data techniques on macroeconomic data for the period 2008–2015. Foreign aid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re found to impact economic growth positively. Foreign debt and trade flows are found to adversely affect economic growth. No relationship i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flow of remittances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se countries. The obtained results are robust to different proxy variables and the addition of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tudy provides policy implications based on the data of all SAARC countries. The study recommends focusing on increasing the inflows of resources in the form of aid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from the developed world to achieve higher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利用各种空间设施资源,提升天基信息网络覆盖与传输能力,分别从天基信息网络体系架构和逻辑功能架构角度进行了系统性设计。与以往天基网络的设计不同,该设计更注重各类卫星网络的深度融合应用,为此将网络虚拟化技术引入天基卫星网络。同时,还提出了解决新架构下卫星组网难题的方法,将电磁涡旋、卫星灵活载荷和边缘计算技术设计到天基网络。仿真表明,所提出的架构能有效提升频谱利用率和减少卫星网络信令开销。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对乔家、曹家、王家、渠家、常家五大“晋商大院”这一旅游品牌的品评,引发人们对晋商兴衰问题的思考,并且促进人们对晋商大院游的浓郁兴趣。  相似文献   
5.
《欧洲风景公约》是第一个将风景作为规范对象的国际公约,这标志着“风景”概念从科学知识转化为行为规范,并成为跨国治理的政策工具。欧洲风景公约作为“软法”的本质特征是其规定性与确定性,精确的概念和严密的逻辑是公约文件的基石。从法规文本解读的角度全面阐释了公约的风景定义及其重要意义;深入解析了公约的总体措施与行动框架,评述了风景知识与风景行动的相互关系;并对公约在国家层面实施的干预机制、具体的实施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解释。  相似文献   
6.
生态空间承载着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生态多种过程,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策源地和枢纽区。以实施生态空间管控为导引,借助多源数据和ArcGIS、C-Plan系统工具,核心应用系统保护规划(SCP)技术,建立生态服务测度下市域生态空间管控体系的构建方法。基于此,以哈尔滨为例,以不可替代性为表征实现生态空间测度指标综合与功效评价,构建生态空间关键区识别、功能区优划以及网络格局优化模型,提出“重点保护-分区指引-格局优化”的市域生态空间管控体系,为新型城镇化及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科学基础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从时空间行为视角切入,采用居民活动日志搜集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使用者时空路径数据集,辨识不同时间预算人群的潜在可用绿地分布及人群特征,并通过构建绿地时空享用量模型,从时空制约角度对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享用公平性展开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享用格局在辐射范围、享用强度和人群绿地享用时间预算方面具有时空间分异特征;2)日常出行链中固定性活动占比会对人群绿地享用时间预算产生影响;3)随个体时间预算不断被固定性活动所挤占,长距离通勤加班族、担负接送小孩上学的上班族等时间短缺型群体的绿地享用机会被深度制约,日益成为潜在的绿地享用弱势群体,在时间短缺型群体的潜在活动路径范围内增加绿地供给,有利于提高此类人群享用绿地的机会,从而提高片区的整体绿地享用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建筑难以推广的原因是绿色建筑的经济外部性问题,而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通常做法是政府干预。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经济激励政策的原理进行了分析,除此之外,还重点对绿色建筑的外部经济性和非绿色建筑的外部不经济性进行剖析,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学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对区域生态安全、城 市可持续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HP法 和GIS技术,定量分析厦门市自然生态本底,选取重要生态斑 块和廊道,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法模拟潜在廊道,综合构建城 市绿地生态网络,并提出绿地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表明: 1)AHP法可整合区域生态、经济、人文和社会等资源,全面 客观评价现状生态斑块和廊道的重要程度;最小费用路径法可 根据生境分布特征科学模拟连通各斑块之间的潜在廊道;2)厦 门市西北部的生态基底适宜性、生态源地及廊道重要性、斑块 之间有效连通性均高于东北部及中部平原区;岛内斑块面积小 且分散,南北部存在断层现象,应适度增加踏脚石和连通廊 道;3)结合城市生态发展需求,提出构建“一片、一环、三 带、多廊道、多节点”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结果可为厦 门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优选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构建客观评价模型对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进行定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中国丹霞”福建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9个社区居民点的调研数据,采用序关系分析法,以居民点人口结构、居民点景观风貌与传统文化、居民点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居民点位于遗产地的位置4个一级指标和相应二级指标为评价准则,构建该遗产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优劣评价模型。研究表明,该遗产地9个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中,4个为疏解型,3个为搬迁型,2个为控制型,没有发展型。研究结果可为该遗产地社区居民点科学遴选发展模式提供定量评价依据,也可为生态价值高的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的遴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