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77篇
财政金融   1325篇
工业经济   66篇
计划管理   490篇
经济学   601篇
综合类   784篇
运输经济   12篇
旅游经济   11篇
贸易经济   536篇
农业经济   108篇
经济概况   44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423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振家 《科技和产业》2018,(11):100-103
当前关于金融脆弱性的研究集中于国家这一宏观层面,对于省域金融脆弱性的研究还存在相当大的研究空间。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相对创新性的视角,在对金融脆弱性现有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辽宁省的金融脆弱性的诱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拓展规模较大的银行的非利息收益以提升银行盈利能力以及全力清除不良贷款是应对辽宁省金融脆弱性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2.
We provide evidence on how corporate bond investors react to a change in yields, and how this behaviour differs in times of market‐wide stress. We also investigate ‘reaching for yield’ across investor types, as well as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e of the corporate bond market. Using proprietary sterling corporate bond transaction data, we show that insurance companies, hedge funds and asset managers are typically net buyers when corporate bond yields rise. Dealer banks clear the market by being net sellers. However, we find evidence for this behaviour reversing in times of stress for some investors. During the 2013 ‘taper tantrum’, asset managers were net sellers of corporate bonds in response to a sharp rise in yields, potentially amplifying price changes. At the same time, dealer banks were net buyers. Finally,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insurers, hedge funds and asset managers tilt their portfolios towards higher risk bonds, consistent with ‘reaching for yield’ behaviour.  相似文献   
3.
零售业自营与联营之争由来已久,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以及零售业寻求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理论探讨。文章结合马克思流通经济理论指出,自营和联营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商业资本还是产业资本承担商品流通职能,自营和联营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互斥关系,但如果零售业完全倚重其中一种模式并在全社会推向极端,则需要反思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是否各得其所和高效分工。在中国流通体制变革中,虽然联营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帮助众多零售企业渡过生存危机并推进内资零售快速扩张,但发展至今,已呈现零售业普遍联营的情况,使零售业整体面临着制约创新发展的新问题。数字经济为零售业回归自营提供了有利契机,零售企业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摆脱联营制的路径依赖,依托数字化开展深度自营并全面提升流通效率。  相似文献   
4.
The results of a comparison of international banks using a three-factor multi-index model and a modified value-at-risk (VaR)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use of options increases the interest rate beta for all banks, while both interest rate and currency swaps generally reduce risk. The results are the strongest and the most consistent for U.S. dealer banks, followed by European banks, and then Japanese banks. Furthermore,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VaR approach to risk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be used by both domestic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banks, although the results appear to be somewhat sensitive to th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bank operates.  相似文献   
5.
徐广伟 《理论观察》2002,(4):126-127
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成本控制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 ,有必要研究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方略  相似文献   
6.
日本主银行制度演变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主银行制度源于战前的银行体制和二战期间的“军需企业指定金融机关”制度。战后,日本金融体制基本被保留下来,在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期,日本企业与银行通过相互持股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企业和银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紧密的银企关系加剧了企业危机与银行危机的连锁反应,导致银行与企业相互羁绊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零售商供应商矛盾突出,引起了各方关注。商务部等五部委发布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是近年来专门调整零供关系的政府部门规章,在稳定流通秩序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对此也有一些不同观点。为完善零供(买卖)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推进和谐商业环境及商事法治建设,本文对调整零供关系的法律属性,少数零售企业恶意占压、骗取供应商贷款的综合治理,风险预誓机制等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加入世贸组织 ,将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银行业务、优质客户、人力资源和资产质量造成严重的冲击 ,为此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采取五个方面的对策 :增强银行实力、开展业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加强资产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9.
卿定文 《改革与战略》2008,24(11):61-63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优于竞争对手、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体现了商业银行特殊的市场价值取向、抵抗市场风险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集中反映了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下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商业银行的知识、信息技术、经营机制、文化和伦理是影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战略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系统整合性和动态性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We investigate bank stocks'sensitivity to changes in interest rates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is sensitivity. We focus on whether the exposure of commercial banks to interest rate risk is conditioned on certain balance sheet and income statement ratios. We fin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relation between bank stock returns and changes in interest rates over the period 1991–1996. We also find that bank characteristics measured from basic financial statement information explain bank stocks'sensitivity to interest rate chang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bank managers, analysts, and regulators can use this information to assess the relative risk exposure of ban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