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0篇
财政金融   34篇
工业经济   21篇
计划管理   68篇
经济学   149篇
综合类   174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79篇
农业经济   340篇
经济概况   19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Amazon is the largest tropical forest area on Earth, and has been undergoing rapid deforestation for the last four decades. In the Brazilian Amazon, large‐scale pasture for cattle ranching and soybean production are the main land uses, leading to a yearly deforestation rate of 0.5%. These conversions are mostly located in frontier areas distributed along the so‐called “arc of deforestation”. Within this large zone, various land use change processes are interacting through several modes of land valuation and organisation. From several case studies in the State of Pará (Brazil), the current project aims at analysing how landscape dynamics are related to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onditions, zoning policies and to the evolution and the organisation of the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marketing chains of livestock product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for one test site, the region of São Félix do Xingú, South of Pará This region is the focus of land speculation, cattle expansion, and deforestation. Road construction, investments in electrical energy, financial credit for cattle, and the land reform policies have all fuelled this process. All these factors make this region one of the most dynamic agricultural frontiers in the Brazilian Amazon.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aper i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deforestation processes by crossing spatial analyses and 1ivestock economics.studies, and to characterise the role and impact of various natural and anthropic factors in the lo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types of farmers, and their policy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
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公共财政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是一个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追溯了“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对“三农”进行扶持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的治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对公司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进行了理论和案例分析,进而得出对于公司与农户之间的信用关系,应该根据不同的资产专用性选择不同的治理机制,以此提高交易双方的信用水平:对于专用性程度小的农产品交易,应由市场治理;对于具有较高资产专用性的农产品交易,需要混合治理模式;对于资产专用性程度特别高的农产品交易,等级治理(纵向一体化)将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4.
文中指出了石家庄市“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调整“三农”政策导向和发展战略,以“三化”带动“三农”,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C-D生产函数来测度西部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西部农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费用的增加和农业科技进步,同时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54%又源于农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是促进西部农业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农村的货币化和城市化,"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最重大的问题.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经济也存在着沦为"富人经济"的巨大风险.在这个问题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发展乡镇企业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城市化、通过高速发展的经济来迅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才能解决"三农"问题,才能使我国经济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7.
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素琴 《经济经纬》2005,(1):124-126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的负担减轻了,但税费改革中新出现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税费改革的进程和效果。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存在着城乡之间、城区与非城区农民之间负担不均衡、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村级经费短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应采取加大农村政府机构改革的步伐和力度、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大中央和省级两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  相似文献   
8.
农户的声誉不仅能给农户带来直接效用,它还具备信息效应与资本效应,对农户参与农村社区公共物品供给博弈的均衡路径产生重要影响。在独立博弈下,声誉的直接效用能使农户采取合作行动;在关联博弈和重复博弈中,声誉的信息及资本效应对农户的偷懒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将导致博弈进入合作均衡。因此基于声誉损益的考虑,由农户自愿供给农村社区内的公共物品会是一个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城乡差距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必须通过"反哺三农"的方式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间的社会公平与协调发展.从历史贡献补偿角度而言,国民经济应对工业化初期以"剪刀差"方式吸纳的"三农"资金予以补偿;从社会福利角度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应牺牲涉农主体的利益,政府应对低工资、低地价、农产品低价格予以利益保障或补偿;从社会公正角度而言,政府应保障处于弱势地位的涉农群体的基本权益;从博弈均衡的角度而言,社会公共财政应承担起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责任.  相似文献   
10.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重要的支农政策工具之一,除了起到农业风险管理作用之外,从长期来看还具有促进农民增收等效应。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讨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对农民收入增加的作用路径,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思路,将我国各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作为外生冲击,利用2000~2016年的省级数据,使用渐进性双重差分的方法,评估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对农村居民收入以及收入结构的长期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对农村居民人均农业收入和人均非农收入的影响均是正向显著的,并且有助于区域内农村居民非农收入比重提高,这一效果随试点时间推进不断强化。此外,本文进一步检验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对于城乡关系的间接效应,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不大,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