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2篇
农业经济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市场化进程对终极控制人特征与企业创业导向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层次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整体强度方面,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强的创业导向,终极控制人存在两权分离的企业的创业导向比不存在两权分离的企业更强;选择倾向方面,国有企业和存在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资产增值型创业导向;市场化进程负向调节终极控制人特征与创业导向选择倾向的关系,这说明市场化进程的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终极控制人创业导向选择中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借鉴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结合城市住宅发展的特点,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提出了节能省地型住宅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建立了多级递阶层次结构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节能省地型住宅发展的进一步定量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省地宜居型"住宅--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优选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上海近期建设的分布于不同区位的不同模式住宅区的调查,分析了近年上海住宅区建设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住宅发展经验,以"省地宜居型"住宅为目标,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两型村镇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村居民点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是"两型"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以及时空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测算了制约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利用主要因素的关联度,探讨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提升与优化对策,旨在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村镇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香港"轨道交通+土地综合利用"的模式是一种集地铁投资、建设、运营和沿线土地综合开发于一体的综合开发模式,是由港铁统筹开发的。从运作流程上分为项目谋划、项目明确、项目开发和项目运营四个阶段,在营造高效率的公共交通体系、促进土地高度集约、节约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效益。对我国城镇交通发展有五点启示和借鉴:(1)交通规划与土地规划同步进行、有机结合;(2)推进经营性土地有偿使用;(3)运用节地技术和模式,充分发挥土地的复合利用功能;(4)分层出让,实现土地利用的多元化价值;(5)拓展融资渠道,实现轨道交通多渠道投融资。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在节地原则和城镇低效建设用地评价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寻微观尺度的低效工业用地宗地评价方法,为地方政府分阶段管理低效工业用地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目标值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AHP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各占50%的主客观结合法计算权重、综合评价法进行宗地评价值计算、统计误差"3σ"法则将用地级别分为低效用地、一般利用、高效利用、极优利用4个区间。研究结果:评价得分均值和高效宗地占比最高的均为金属制品业,低效用地占比最高的是运输设备制造业,一般利用地块较多的是专用设备制造业,4类行业评价结果的分布特征均属于偏态型直方图,数量较多的宗地偏向低分区域,4类行业的低效用地分布特征相对零散,但运输设备制造业低效地块集中在城东街道。研究结论:尽快建立工业用地宗地层面的基础数据库,形成宏观、中观、微观层次齐备的评价体系,并依据宗地层面的行业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指标管控的调整,加强"空间换地",摆脱产业低端困境,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是推进城镇工业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The European Green Deal aims to mitigat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food production while improving the income of primary produce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EU's competitiveness. We examine how the degree of ecologisation affects farm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Our analysis combines a random-parameter stochastic production frontier model with a composite indicator and a dose–response function approach. Results show a monotonically decreas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sation and expected TFP level. On average, a one-step increase in the degree of ecologisation results in a 12% decrease in TFP. However, the results indicate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Three regions of the dose–response function can be distinguished; associated with high, medium and low degrees of ecologisation. In a region with a low degree of ecologisation, farms can increase the degree of ecologisation without reducing TFP. Both efficiency and technological differences contribute to these differences, but the main reason is technological. With increasing ecologisation, farm technology becomes more ‘land using’. Therefore, farms can increase their TFP and degree of ecologisation simultaneously by using land-saving technologies or through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