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6篇
财政金融   125篇
工业经济   61篇
计划管理   698篇
经济学   230篇
综合类   436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33篇
贸易经济   245篇
农业经济   266篇
经济概况   2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e use several U.S. and euro‐area surveys of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 to estimate a dynamic factor model of inflation featuring time‐varying uncertainty. We obtain survey‐consistent distributions of future inflation at any horizon, both in the U.S. and the euro area. Equipped with this model, we propose a novel measure of the anchoring of inflation expectations that accounts for inflation uncertaint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ollowing the Great Recession, inflation anchoring improved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mild de‐anchoring occurred in the euro area. As of our sample end, both areas appear to be almost equally anchored.  相似文献   
2.
Using the five available waves of the Wage Structure Survey data, this study employs quantile decomposition to investigate the existence of a glass ceiling among Korean professionals. The decomposition results for all professional workers show an inverse U-shape, which implies no evidence of a glass ceiling. However, we find a monotonically increasing pattern for arts and culture professionals, indicating strong evidence of a glass ceiling on their labour market. This result implies that, as the wage quantile moves from lower to higher levels, female professionals in arts and culture jobs face significant barriers to career advancement. This analysis supports the recent assertion of UNESCO that gender equality in culture is not immune to inequalities and discrimination.  相似文献   
3.
2018年,银行业监管环境进一步趋严,不但强调对银行的监管,更提出了对监管人员职责的监管,这种严格的外部监管环境对农信社的合规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农信社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已势不容缓。论文提出了农信社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从战略定位、文化渗透、防线搭建、专业专职化、考核和追究六个维度入手,推进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We explore individuals who take some of their technology use ‘underground’, described as ‘bootlegging’, to enhance healthcare work. We find that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formal use of mobile applications in healthcare work sometimes ‘sticks out’ and this produces professional identity tensions: (1) conflict with perceptions of professional behaviour, and (2) defilement of expert judgment. Our analysis, moreover, reveals that identity work (i.e. ‘accepting’ and ‘sensemaking’) provides a coping mechanism to deal with these unresolved professional identity tensions.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titutive entanglements and two‐way interactions of discretionary technology bootlegg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autonomy in institutional healthcare work.  相似文献   
5.
职业规划是指导个人职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阐述职业规划的意义、会计职业规划与会计考试、个人发展的关系、会计职业规划的方法等,以期引起社会对会计职业规划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职业判断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且是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会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如何着力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会计职业要求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还必须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会计职业判断就是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如何在可持续的基础上为所有者价值最大化进行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设计。  相似文献   
7.
在现今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经济运营的最基本细胞,始终处于社会中坚地位。职业经理人队伍就是为企业而生,因企业发展需求而发展壮大的,并成为企业巨轮的船长主宰着企业的前途与命运。本文采用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围绕着沈阳市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核心议题,从沈阳城市振兴的人力资源建设出发,结合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叙述了沈阳城市职业经理人队伍现状,深入分析了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指出了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个人修为,从企业、政府、社会以及猎头公司角度探讨了加强队伍建设的方法,试图寻求一条加强城市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分析之后,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提出了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模式:薪酬激励、社会保障计划、参与激励、竞争激励、组织文化激励、工作激励。  相似文献   
9.
新兴的物流产业,不仅加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为即将走出校门的物流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就业机会然而,当前物流业较高的专业要求和我国特定的物流环境,却使得高校的物流专业大学生很难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求,应对我国物流业发辰的新形势,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紧跟物流业发展步伐,具有较强物流专业素质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和物流行业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常明明 《中国农史》2006,25(3):94-102,61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建国初期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新中国乡村借贷关系转型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信用社借贷有利于农户的生产生活经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