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9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0篇
财政金融   115篇
工业经济   59篇
计划管理   476篇
经济学   594篇
综合类   1067篇
运输经济   18篇
旅游经济   16篇
贸易经济   292篇
农业经济   163篇
经济概况   6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paper gives a short and very rough overview of the ongoing work in the field of statistics rela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and its impacts on the economies and on the society as a whole. It introduces three slightly different approaches with different emphasis on describing the emergence and diffusion of ICT and the respective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 These are termed the indicators approach, the new economy approach and the intellectual capital approach.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statistical system, as well as the present obstacles and problems of this work. Finally, some remarks are presented regarding further statistical co-operation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2.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scribe how households in Novgorod the Great, Russia, deal with food provision in everyday life. The study focuses on changes experienced in food provision and consumption in Russian society, in order to illustrate how households respond to the transformation towards a market economy. The study reflects women's perspective on food provision. Students from Novgorod the Great visited 105 households and asked the women in the household to answer a questionnaire. Results from the study show that in order to cope with changes in society related to economic reforms, Russian households had changed both their food consumption and food production patterns. There was no big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s. Nearly all of the households were self‐sufficient in the provision of vegetables and potatoes. Many households had a ‘dacha’ (plot), where they produced most of what they needed. Among the changes experienced during recent years (i.e. during the end of the 1990s), a decade after perestroika was initiated, households mentioned the rise in food prices and the decrease of income. Households reported that they consumed less fruit and/or meat. Some households also mentioned that the quality of nourishment had decreased, thereby indicating lower general quality, lower nutrition value, or less healthy foodstuffs.  相似文献   
3.
论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美群 《乡镇经济》2005,2(12):8-11
我国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纲领,是邓小平“小康”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从目前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来看,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远的主要是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应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4.
偏远地区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是该地区重要的科技、文化信息源,构建和谐文化,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图书馆的信息辐射作用。高等学校和地方政府应共同努力,把图书馆建成当地的科技、文化信息中心,以促进我国和谐文化的早日建成。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当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的需求超过其承载力的阈限时,就会出现由于资源枯竭与环境恶化的非和谐增长.在对和谐增长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我国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超"阈限"影响为背景,分析"三重失灵"对和谐增长的影响,并将和谐增长纳入制度和谐的框架内,试图从制度约束上探讨长期和谐增长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内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田 《理论观察》2008,(6):14-17
在社会体制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对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极为重要而又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从文化内涵方面展开发掘,具体包括政治文化、思想文化、精神文化和道德文化四个层面以及与和谐文化构建的关系方面,这是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在目前资源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奈件下,已经难以为继。如何调整消费心理。进行合理消费已成为当前社会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当代经济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并从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出发,分析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构建体制基础和科技基础以及营造生态环境,是推行自主创新战略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对高职院校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措施。  相似文献   
10.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应当树立正确的农民增收观,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解决农地矛盾和纠纷;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和县乡行政改革,解决农村干群矛盾;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改进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再造秀美山川工程监管力度,消除工作中存在的不实、不公等因素;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