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18篇
工业经济   62篇
计划管理   280篇
经济学   376篇
综合类   96篇
运输经济   22篇
贸易经济   887篇
农业经济   51篇
经济概况   69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国报道》2021,(4):72-73
2020年底《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这对推动区域合作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必将在东亚及亚太区域内激发更多内生动力,促进区域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中国—东盟合作奠定更强、更广、更深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为改革的试验产物,中国的保税区从建立之初就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作者认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提升,适时将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是保税区发展的必然逻辑延伸,也是解决保税区现存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多个层面上仔细分析和阐述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发展评论》2005,7(3):80-81
应加拿大庞巴迪集团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邀请,我中心张玉台副主任率团于6月26日至7月6日出访加拿大和巴西。代表团成员有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郭励弘、副部长吕薇、国际合作局和技术经济研究部的蒋希蘅、田杰棠、沈恒超,以及国防科工委的李本健。代表团在加拿大先后访问了庞巴迪集团、加普惠公司、加拿大出口发展银行、加拿大工业部及航空航天协会等机构;在巴西访问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巴西宇航技术中心和巴西民用航空局等单位。此次访问就两国支线飞机的发展情况和政策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成果对我国支线航空工业和支线航空运输业的政策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保税区的发展已进入战略调整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区域扩张、港区联动,还是企业运营,都对其金融环境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应在对保税区金融服务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探讨转型过程中保税区金融环境重构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5年9月21日至25日,由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中国著名作家看重庆”活动在重庆举行。蒋子龙、张贤亮、黄亚洲等一行40余名中国著名作家来到重庆,与年轻的直辖市“零距离”接触,参观、考察和感受重庆,这是一次极富创意和美感的大型文学采风活动。作家们乘轻轨,看夜景,走龙湖,逛磁器口,参观三峡博物馆,邀游长江嘉陵江……从壮美河山到古老小镇,从巴山夜雨到繁华街市,从远古3000年漫漫求索,到新世纪重庆直辖崛起,重庆的传统与现代、人文与城市、自然与科技的融合,让作家们惊奇、赞赏,逸兴勃发,叹为观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7.
8.
9.
沈瑶  陈静 《国际经贸探索》2002,18(6):11-14,81
在国际贸易日趋自由化的背景下,原产地规则尤其是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却日渐被用作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乌拉圭回合制定的《原产地规则协议》对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做出了统一规定,但未能对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制订出多边规则。本文分析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保护机制及其效应,指出WTO统一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浪潮的高涨,中国大陆港澳台(以下简称四地)区域经济合作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引起国际关注.四地实质上的相互密切经贸关系为四地实现某种形式的区域经济集团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但由于四地特殊的政治关系,使得四地经济一体化进程充满坎坷,台湾与祖国大陆甚至至今尚未实现经贸关系正常化.面对因不能深化经济整合而无法产生的政治经济利益,诸多专家学者和爱国人士提出了各种变通或过渡性方案,其中有关推动"南中国海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方案是提得最多和最重要的.这类方案形式多样,虽然在区域划分和内容设定上有所不同,但其共同实质是一样的,即在南中国海地区选择一定范围的行政区划(例如:粤港、闽台、粤港澳、闽粤港澳台、闽粤琼港澳台等等),组成某种形式(以契约方式固定)的经济合作体,实行不同于整个国家的独立经贸政策.这种次区域经济合作构想在过去有较多的带有理想化色彩的设计和提法,但近年来被基本锁定在"自由贸易区"的范畴之内.这种构想的目的在于:1.深化区内产业分工和经济合作,加速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2.整合中国最具经济实力的地区,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亚洲区域经济合作;3.以次区域合作推动整个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达成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