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396篇
工业经济   120篇
计划管理   840篇
经济学   911篇
综合类   333篇
运输经济   100篇
旅游经济   19篇
贸易经济   916篇
农业经济   211篇
经济概况   1322篇
信息产业经济   31篇
邮电经济   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715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绿色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文章基于2006—2019年京津冀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正、负外部效应双重作用下,产业协同集聚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倒U”型影响,同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影响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作用效果以及更高的拐点值,且产业协同集聚能够通过绿色技术效率及绿色技术进步“双引擎”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可为如何依托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生源数量急速增长,而相应的人员配置却不到位,最终影响了教育及相关管理成效,是当下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人员编制管理作为高校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课题背景,在对高校编制管理问题做出分析概述的基础上,着重就其相关发展对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京津冀13 个地级以上城市发展差距综合指数和分类指数进行测度, 结果显示, 京津冀各城市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其中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协调发展、 创新发展和共享发展上的差距有所加大, 并提出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路径,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郊区将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主战场”和“发动机”。作为上海市“一城九镇”中的一城,作为上海郊区城市化的经典样板,松江新城的“造城运动”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刘艳 《珠江经济》2004,(9):18-21
实现泛珠三角经济圈内产业的合理、顺利转移,是优化泛珠三角经济圈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域大系统内优化配置的需要,更是促进泛珠三角经济圈内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需要。而要实现产业的合理、顺利转移,就必须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协调作用,充分发挥“9+2”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发挥企业在梯度转移中的主体作用,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在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流动。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第一个金秋十月,酝酿两载、凝聚百位学者心血智慧的“大北京”经济圈概念一亮相,就十分抢眼,吸引了众多政府官员、经济界人士、学者专家、媒体记者等社会各界人士的眼球。很快,经济学界有专家指出,中国经济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的新亮点在“大北京”经济圈。  相似文献   
9.
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内各城市之间相互联系不够紧密,生产要素流动不够顺畅,区域内产业结构雷同,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布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蕴藏的巨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环渤海经济圈之所以“圈”不起来,主要原因还是区域的“核心”未能尽快形成,还没有建构起整个经济圈的巨大引力场。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16日出台,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扩容和发展格局将是《意见》出台后长三角经济圈两个最重要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