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988篇
工业经济   436篇
计划管理   2237篇
经济学   465篇
综合类   385篇
运输经济   111篇
旅游经济   21篇
贸易经济   1252篇
农业经济   224篇
经济概况   1424篇
信息产业经济   80篇
邮电经济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496篇
  2013年   663篇
  2012年   886篇
  2011年   891篇
  2010年   708篇
  2009年   701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602篇
  2006年   596篇
  2005年   578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形成发展脉络,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完整的人"的思想贯穿始终。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指向"完整的人",其内涵集中体现为人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能力全面发展,主体性充分发挥,全面获得其社会关系。因而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追求。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引领"天地境界"的提升,以塑造"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的小说表现出中西文化融会的特征,而文化致用性无疑是林语堂对中西文化进行抉择,确立其文化理想的一个支点。林语堂小说对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生活、人生的享受,对个体快乐和幸福的张扬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四方面构成林语堂中西文化致用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东方企业家》2003,(4):147-147
在人类对理想的所有追求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在公众行为中得以显现。其他所有的这种求索,都只能满足于细微和模糊的行为。然而,它们加在一起的总和,要比那些众所周知、广泛认同的行为强大千倍,与前者相比,后者就好比深海波涛上的泡沫一样。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和经济政策,担负着多重使命,包括社会稳定、人力资源发展利用,以及劳动者保护和社会阶层平衡等诸多方面。在市场经济中,人们追求的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系列政策来调整解决的。国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介入到国民收入再分配,  相似文献   
5.
人在幼小的时候,不论成长环境多么恶劣,凭借天生的免疫力和天赋的生命力,总是充满活力,不知疲倦,无所顾忌,期望早日长大成人,成就一番事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却越来越感到抵御疾病的耐受力在减弱,体力精力在下降,近忧远虑在增多,雄心大志也在随之磨灭,最终在平庸中了此一生。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6.
“我是代表在追求自主创新、追求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奋斗的一代人” 2005年12月22日,中星微电子董事长邓中翰终于圆了他中学时代做吉他歌手的梦想,不过这一次的舞台是在北京饭店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大奖的领奖台上。当这个37岁、儒雅而诚恳的年轻人和他的团队高唱《我的中国心》时, 全世界的人都在倾听这颗中国“心”是如何报效他曾经无“芯”的  相似文献   
7.
周俊十 《活力》2005,(2):112-112
“疯子”徐渭和“野人”保罗·高更,这是中外艺术史上两位极“出格”的巨匠。以他们各自的成就,都已跻身顶尖大师之列。而他们的精神状态、价值取向、性格特点、人生命运等方面的奇特表现,令后世艺林每每提及,禁不住嘘唏感慨。凝结在他们身上的荣辱毁誉真是难以说清。笔者试论他们,是为了弘扬他们的艺术;至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做人态度,那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相似文献   
8.
于晓红  王长福  韩旭 《活力》2005,(3):29-31
不认识王宝江的人都会为他所取得的那些成绩所感叹,但真正了解王宝江的人无不被他那超常思维、挑战极限、执著进取劲头所折服。  相似文献   
9.
钟锦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笔名是钟,所以见面称呼至今还是钟、钟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