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6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丽君 《新远见》2012,(3):46-52
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上半叶,由于对东方财富的热切向往,西欧国家积极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者、商人及许多传教士相继踏上东方之旅。  相似文献   
2.
漫谈水彩     
水彩画通常被解释为用水调和颜色所作的画。它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波斯、中国等都曾发现此种古老的透明画法,十五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是以水和蛋青(Fresco)及树胶(Tempera)调和的水彩画法,不管那时的画法与现代水彩画有多少联系,但显然它不是我们所指的今天的水彩画。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程建设通讯》2010,(12):F0004-F0004
从十二世纪的哥德式建筑,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建筑,十七世纪的巴洛克建筑,十八世纪的古典复兴建筑,到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建筑,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迥异。现代风格建筑融入了高科技和新元素。更具新鲜和时尚。设计师们的灵感和创意也往往会令人惊讶不已,下面带你看看世界各地奇特的现代式建筑,结果绝对超乎想象。  相似文献   
4.
晓航 《产权导刊》2011,(6):78-79
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青海热贡艺术,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艺术完美结合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艺术流派。从十五世纪开始,发祥于青海黄南藏族自  相似文献   
5.
日本博多是九州最古老的港口城市之一,古名为那津或博多津,指福冈市博多区,是九州第一大城市——福冈市的中心区域之一。在历史上,博多是一个重要的港口,七、八世纪时即是日本和中国相通的门户,是遣唐使的出航地。十一世纪的镰仓时代为与宋人贸易的据点,十四、十五世纪的室町时代为与明人贸易的据点。江户幕府实行锁国令之后,其地位为长崎所代替。  相似文献   
6.
嘉九 《中国改革》2007,(9):73-76
自去年年末至今,在中国,包括国外,由《大国崛起》电视专题片所引发的讨论,持续了几个月,其意义早已超越了该片本身,不仅涉及到了对十五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的理解,也触及到了中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全方位的选择挑战和广义的发展战略。近十余年来,中国知识界的派别、分歧以及背后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这次讨论中显露无遗。  相似文献   
7.
我总在想,要对一件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之前,是否应该针对艺术家本身有一番深入的探究,对其创作背景下的社会环境及艺术家同一时期所创作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地剖析所要认识的艺术作品本身。遂闲来观杨?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有感,且做浅薄赏析,以求有所开悟。 在十五世纪早期,艺术家们总在以征服真实为其创作追求,文艺复兴的观念也随着这一时期一直流行于意大利。在弗罗伦萨,这种自信和希望情绪表现的更加强烈,艺术家们组成以破除旧观念、创立新艺术为主旨的工作小组,以求重振“罗马昔日之壮观”。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以建筑师利浦?布鲁奈斯奇为首的追求一种新的建筑手法,通过自由运用古典建筑形式,去创造新型的和谐与美;以超凡的丰富想象力,借以追求新颖而写实、崭新构思的雕刻家多纳太罗;以运用透视法作画借以展现更庄严、更生动的马萨丘以及借以表达更逼真、更直率的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雕刻家克劳斯?斯鲁特等,都是这一创作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总会计师》2014,(9):137-139
西班牙这个以斗牛和足球闻名于世的国家,在西欧漫长的历史进化中几经更迭,历尽沧桑。大约从十五世纪开始,西班牙的命运发生了逆转,开辟新航路、建立海上霸权等一系列大动作相继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迸发,而隐藏在这一系列历史事件背后的金融故事则鲜为认知。开辟新航路及其影响首先开辟新航路的是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1487年他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相似文献   
9.
李蓓 《黑河学刊》2004,(4):88-91
关于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特别是基督教与近代科学的关系,学术界的看法也不尽统一.流行的看法是科学的发展得益于古典的传统(古希腊传统)而非<圣经>的传统.十三--十五世纪由于基督教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而产生的对自然的特殊认知系统和经院哲学的理性唯知主叉,为这段时期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所以这段时期,尽管双方也存在冲突,但以融合为主.本文将以十三--十五世纪的宗教与科学为背景,以"上帝、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为着眼点来探讨这段时期宗教与科学的复杂关系.同时也触及了人类理性的范围及局限,以及这段时期科学方法与神学方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论三十六簧键笙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笙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音色纯正甜美,音域宽广感染力强,高音区音色明亮甜美,清脆透明,中音区柔和丰满、圆润,低音区低沉、苍劲,除了能独奏和广泛用于民族乐团外,还是各种戏曲、曲艺音乐伴奏的主要乐器。一、笙的历史。公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和”的记载(大笙谓之竽,小笙谓之和)。一九七八年湖北省挖掘战国时期的曾乙侯墓时,出土了磬、鼓、瑟、琴、笙、箫等乐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