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9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40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15篇
运输经济   18篇
贸易经济   23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特殊体质受害人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对其遭受的损害进行赔偿时也有一些有异于常人的特性。当前,我国对这些特殊人群的救济面临着法律规范缺失的困境,由此,对责任构成的掌控存在不确定性,从而难以对这类特殊人群进行有效合理的救济。为了能有效合理的填补这类特殊人群所受损害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现行立法应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及立法经验,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在归责原则与责任构成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李理 《浙江金融》2005,(7):44-45
强制机动车保险法对保险人抗辩权的限制 所谓强制保险,系指出于某种公共政策目的的考虑,由法律强制投保人投保某种保险.  相似文献   
3.
风险管理的市场化手段中,保险是最专业的市场化机制。各个社会成员按照自己带给其他成员的“威胁”程度支付合理的保险费,一旦发生责任事故,该成员对受害人的赔偿由责任保险提供保障,使其他受害的社会成员的经济补偿不因致害人丧失赔偿能力而落空。这就是责任保险能够贡献于社会安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使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获得及时有效的经济保障和医疗救治,减轻交通事故肇事方的经济负担,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我国于2006年7月1日起正式实行交强险制度。实施8年来,基本达到了设计初衷,但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5.
《金融博览》2011,(6):13-13
最近,一位银行卡诈骗案件中的受害人详述了其卡内资金被骗取的经历。其中提到这么一个细节: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他掌握了犯罪嫌疑人当初的电话录音证据。根据电话录音,犯罪嫌疑人在假冒持卡者求助于电话银行的客服人员时,客服人员温柔殷勤的声音,直听得这位受害人“毛骨悚然”。  相似文献   
6.
正文同武是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公安交警大队民警,在大队搞了四年的交通事故调解,年底就要退休了,但大队领导却万分舍不得,如果文同武走了,谁能将这块工作搞得如此有声有色呢!交通事故原因错综复杂,肇事者、受害方素质不一,赔偿支付能力,索赔要求各不相同。文同武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交通事故调解处理"三部曲":先将调解双方集中一起讲政策、再分头分析案例做工作、最后再次集中做调解,以公心、热心、耐心、真心、细心"五心"化解群众的心结。  相似文献   
7.
间接受害人范围的确定,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仍然存在重大争议,立法上不尽统一,审判中也是差别巨大。围绕胎儿能否成为扶养损害赔偿的主体,间接受害人是否应当包括有扶养期待权的权利人等困惑,笔者从制度完善、利益保障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我们出门时,家人常会叮嘱一句:"小心汽车。"但是,假如去商场购物,却很少听到这样的嘱咐:"当心危险。"然而,心理学家称,当漫步消费场所或享受消费时,人们容易放松心情,处于毫无戒备的状态。殊不知此刻,意外和危险可能会像咬人的狗一样悄悄扑来。一旦被袭,消费者的身份就变成了"受害人"。据一些受害者回忆说,在消费场所遭遇危险,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相似文献   
9.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评定所参考因素很多,但就其受害人因素而言,应考虑受害人遭受精神损害程度、受害人的性别和年龄等自然状况、受害人职业、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受害人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受害人是否存在过错等综合因素予以确定.体现法律的公平价值.  相似文献   
10.
某日晚,安徽省一居民甄某在散步时被一辆轿车撞死,肇事轿车逃逸。民警接警后火速赶到现场勘查,但未能从现场提取到有助于破案的物证。为了缉拿凶手,受害人的妻子印发了许多悬赏告示,张贴在当地及附近街道乡村,并在当地论坛上发布线索征集告示——“希望好心人能鼎力相助.若能提供重要线索,当事人家属愿以10万元人民币重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