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0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4篇
信息产业经济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文化》2007,(21):14-14
新疆和田玉价格近十年的身价暴涨了上千倍.引发当地村民私挖滥采,甚至动用工程机械大规模采掘,严重破坏了玉石资源和当地生态环境。据了解,新疆和田地区的很多村民纷纷合伙采挖,都想尽快挖到玉石,狠赚一把,但在现实中,许多村民已经连续很久没有挖到任何玉石了。绝大多数挖玉人甚至处于亏损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6月1日,苏州市市玉石行业联手新疆乌鲁木齐的中国和田玉联盟举办的首届“中国和田玉公盘”开盘,100件原石被10余人认购。据举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公盘”,实为一种带有拍卖特色的交易平台。即卖方将出售的和田玉原石编好号、标出底价后公开展示,买方则将“钟意”的编号和愿出的价位填写在相关单子上交给平台商,等开盘后由出价高者所得。  相似文献   
3.
孙巧娣  彭勃 《活力》2011,(2):42-42
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曾几次提名要作为中国的国石。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初步认识比石头还要硬的和田玉,用它来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用具,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方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俗话说“千种玛瑙,万种玉”.它以细腻娇嫩。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09,(9):122-123
本人是个和田玉的收藏爱好者,闲读北京日报,一篇《好玉留人醉》的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众所周知,购买和田玉很考验人的眼力和了解程度,常常会有人花了高价钱买到的却不是真货,和田玉市场如同“太虚幻境”,真假难分。  相似文献   
5.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两年前,在日喀则,友人送我一枚带兽纽的印章料和一只石茶杯。即使凭仅有的直观经验判断,这两件东西的材质也是玉石无疑。虽然它手感有些软,硬度肯定在和田玉、岫岩玉之下。打探之下,方知其产地就是日喀则地区的仁布县。  相似文献   
6.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和田玉仿冒品有石英岩、大理石、蛇纹石玉、玻璃等,在实验室条件下,根据其物理特性的不同,可测定折射率、密度、硬度等进行鉴别。在无法测定物理性质时,可根据仔细观察其光泽、透明度、断口、重量、硬度、结构等特征,也可对仿冒品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7.
和田玉市场发展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和田玉产品品牌意识淡薄;二是和田玉产品设计无创新;三是和田玉产业人才短缺.解决这些问题,既要政府部门给予支持,也要企业自己树立相关意识,在技术创新、人员培养上投入一定的资金,形成自己的品牌形象,才能使和田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新泰先生的《天容国色·中国国宝和田玉》和《天珍国粹·中国和田玉古玉器珍品~中国玉雕大师玉器精品品鉴与赏析》这两部书是姐妹篇,虽各有千秋,但均统一在一个主旨和大框架下,内容丰富,风格一致;相得益彰、互映生辉。这两部书共有的特色体现在两点。第一,文字洋洋洒洒,所论博深,所叙精彩。从中华玉文化史与和田玉文化史,到和田玉收藏鉴定与古玉收藏鉴定,到当代玉雕艺术成就与发展,都有精辟论述。尤其赏玉文字,不说字字珠玑,也是铿锵如玉声,光色如玉润,不乏难得一阅的美妙文字;  相似文献   
9.
和田玉古称昆山玉,已有五千多年的开发历史,其"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紧密,声音洪亮",在传统玉石中占据着首屈一指的地位。作为中国玉文化的主体,其独特的成矿条件、优良的质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尊贵的传统人文属性,无不彰显着浓厚的中国气质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不仅是我国稀缺珍贵的宝玉石类资源,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0.
王芳 《经济月刊》2013,(10):118-119
在新疆克拉玛依附近“魔鬼城”一带,通往阿勒泰方向的戈壁滩上,散落着一种质地细腻温润、色彩丰富的“石头”。因为上述区域位于新疆北部的古丝绸之路上,这种玉石大多呈金黄色且内部带有萝卜丝纹,所以被称作“金丝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