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3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改进城市引力模型的湖南省经济区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源园  胡守庚  金贵 《经济地理》2012,32(12):67-72,90
提出从"城市质量"和"吸引惯性指数"两个方面改进城市引力模型,并以湖南省1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测算了研究区各城市在2002、2007、2010年3个时间点彼此间的吸引力。同时基于层次聚类法分析了14个城市的经济区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结果表明:①2002年湖南省可分为长株潭经济区、环洞庭湖经济区、湘中南经济区和湘西经济区;②2007年和2010年相比于2002年则增加了一个离心经济区。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引力测算及区域城市间经济协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代财经》2016,(7):18-27
在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环京津贫困带呈现双重热点特征,深化研究其经济时空演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在研究环京津贫困带范围基础上,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研究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变,发现在波动中趋稳,2007年以后呈现出明显的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演化为空间同质性发展为主异质性发展为辅的格局。通过对比法和城市引力模型研究该地区与京津冀的时空经济格局演变,发现绝对差距一直增大,相对差异总体在缩小,城市间引力值相对较小且与县域经济发展呈正相关,但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大。最后,从空间经济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借助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使用城市引力模型对十大城市群"圈层"结构进行测度,然后对城市群"圈层"结构降低能源强度的影响程度及其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成熟的城市群和适度的"圈层"结构更容易降低能源强度。从空间维度上看,东部城市群"圈层"结构显著降低了能源强度,但在0.45边界标准之后,降低能源强度程度明显变小。中西部城市群"圈层"结构降低能源强度程度小于东部城市群,大部分结果仅在10%水平上显著。从时间维度上看,相机抉择使得政府节能减排战略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短期内弱化了"圈层"结构降低能源强度效果。控制行政分割等变量发现,政府干预更容易凸显拥挤效应的约束作用,借助市场和空间的力量更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而减小区域梯度差,使区域内各经济实体协调发展,也是京津冀城市群未来发展的目标。在我国的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一直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二级经济中心城市,使得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明显,形成了明显的区域梯度差。本文基于城市引力模型,计算河北省各市与京津地区的城市引力值的大小,按城市引力值的大小,对河北省各个城市进行排序,形成不同的城市层级。吸引力最大形成第一层级,吸引力次大形成第二层级,吸引力较小的形成第三层级。然后针对不同引力、不同层级的城市给出产业政策或经济政策方面的建议,最终促进京津冀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及区域经济合作开展之际,区域和城市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地方发展的主题.本文以广州为例,从泛珠三角区域的视角出发,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入手,通过深入比较分析泛珠三角中心城市的优势与不足.认清广州市在区域的实际地位,继而对影响广州城市发展的区域基础:包括城市经济基础、城市引力方向与强度、城市直接影响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最后从区域与城市空间联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优化、景观环境建设与城市管理等方面对如何提升广州市的城市竞争力提出有针对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城市产生吸引力的几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这几种因素在我国直辖市人口迁移方面权重。得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结论;对于一般城市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为预测未来人口和发展状况,制定方针政策做参考,也可以结合根据各个因素的权重对城市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一直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二级经济中心城市,使得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明显,形成了明显的区域梯度差.本文基于城市引力模型,计算河北省各市与京津地区的城市引力值的大小,按城市引力值的大小,对河北省各个城市进行排序,形成不同的城市层级.然后针对不同引力、不同层级的城市给出产业政策或经济政策方面的建议,最终促进京津冀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梳理中国五大区域级城市群近20年间空间扩张的过程和规律,进而对比五大区域级城市群在空间扩张协同性上的差异。研究方法:通过对DMSP/OLS与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数据的融合,分析研究区1998—2017年空间扩张动态变化,在对其扩张速度、质量和内部关联测算的基础上,对比2003年、2008年、2013年、2017年4个时点空间扩张的协同水平。研究结果:(1)五大区域级城市群空间扩张的协同性整体上升,但群间差异大;(2)城市数量少的中小规模城市群空间扩张协同性更高;(3)中小规模城市群中,双核心城市群比单核心城市群在协同发展上更具优势。研究结论:中国区域级城市群的发展应根据城市群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在规划上促进土地的联合开发利用,增强用地空间增长的协同性,进而实现城市群整体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区域的视角分析提升烟台城市竞争力的战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作为国家下层主体的区域和城市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地方发展的主题.本文以烟台为例,从区域的视角出发,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入手,通过深入了解城市在特定的区域环境里的优势与不足,认清烟台市在区域的实际地位,继而对影响烟台城市发展的区域基础包括城市经济基础、城市引力方向与强度、城市直接影响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最后从区域与城市空间联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对外开放、景观环境建设与城市管理等几个方面对如何提升烟台市的城市竞争力提出有针对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分析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红  曹晖  庞兰芳 《经济地理》2008,28(3):372-376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与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应对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培育东南沿海经济增长极。文章在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涵义作了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的合理确定、区域竞争力(包括城市综合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和城市引力及中心城市定位进行了科学的建模分析与预测,在总结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