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湛江是通往东盟、联系北部湾的粤西城镇群中的中心城市.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广东省“十一五规划”都对粤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湛江如何立足粤西、面向“环北部湾”、放眼“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确定位自己的城市功能.如何制定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规划.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牡丹江经济区城镇群发展的布局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沿海、沿江、沿边战略已开始全方位实施。这对沉默已久的黑龙江省沿边城镇建设发展而言,既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也是一个跨世纪的严峻挑战。如何抓住时机、迎接挑战,找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沿边开放开发建设的新路子,不仅是国内外有识之士十分关注的事情,更是摆在沿边城镇的开发建设、规划者们面前的一个历史性课题。通过对牡丹江经济区域镇发展的历史过程、现状特征及  相似文献   
3.
随着长三角区域规划、长三角城镇群规划出台脚步的临近,长三角"扩容"这个敏感话题再次在经济学者、地方官员中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时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快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初步确定,宝鸡“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四市”、“两个最佳”、“三个宝鸡”的思路目标,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动力,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以推进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为主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城市化带动、工业强县和项目带动四大战略.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经济等手段调节生态保护与相关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以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重庆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作为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与生态功能特殊多样等为一体的民族贫困地区,构建该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成为新时代下推动实现区域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必须通过制定出台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补偿的法律依据,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建立完善保障体系,探索实施多元补偿模式,提高公众认知参与等措施,推进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补偿工作走向制度化、常态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通过构建城镇群等城市联盟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积极有效的手段。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起,先后形成的珠三角、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城镇群,通过城市间的资源互补和优势扩散,带动区域整体水平,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本文通过对珠三角、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不同层次下各城市及区域主要产业就业人口区位商的计算比较,揭示了珠三角区域在制造业方面,大珠三角区域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及泛珠三角区域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的竞争优势,体现了不同层次城镇群内各行业的竞争发展趋势,由此验证了建立不同层次城镇群的必要性和竞争优势,为区域合作的政策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今,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爆炸、能源危机、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土流失、耕地退化以及城市水荒加重,归根结底都是人与自然失调造成的,正面临着人与自然是否协调的战略选择。为此,提出区域城镇规划大协调理论(下称“大协调”)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依据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素空间集聚理论,展开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经济结构研究。通过城市引力、克鲁格曼指数计算,比较分析城镇群内部城市吸引力和城市产业分布的差异性,通过人口与生产空间分布集中度指标和不一致系数的测算,分析了山西省城镇群空间要素集聚效应。研究表明,山西省的城镇群规划与要素空间集聚趋势整体一致,城市间产业分工体系基本形成,城镇群的要素集聚效应明显,但人口与生产分布仍存在不一致性。研究认为,山西省城镇群发展应该继续明确各城市的产业分工和特色,引导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口与生产空间分布的一致。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城镇化,是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现实重要抓手,是我区打破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当前,我区确定了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十二五"期间城镇化水平年均增加2个百分点,到2015年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立足我区城镇化发展现实基础,在深入了解分析城镇化相关理论和我区城镇化面临问题、形势与机遇基础上,探讨提出促进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对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义上讲城镇群空间结构,不仅包含城镇群在空间上的布局、形态、关系,而且更深层次地体现在城镇群内部各城镇规模等级、职能类型、空间关系;区域城镇体系的演化与城镇群空间结构的变动是一种协调互动的关系.以北部湾城镇群为目标区域,从城镇体系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着手,分析城镇群规模等级的形成过程、职能类型的发展与分异过程、空间关系的辐射与带动过程,结果表明:北部湾城镇群规模等级结构虽然不断向单中心发展,但是规模等级体系不断趋于合理;在职能类型结构上形成了港群城市与中心城市及两翼城市功能互动的格局;在空间关系结构上形成了不断强化以南宁市为核心和桥梁,辐射和关联两翼城市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