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贸易经济   9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力文 《新智慧》2003,(6B):64-64
  相似文献   
2.
王永海 《财会通讯》2004,(11):71-71
墨翟从小私有生产者的世界观出发,认为其所处的战国时代是“大乱之世”。墨翟认为,治理天下必须以治乱开始,“不相爱”是乱世之根源,所以,“兼相爱”、“交相利”是治理乱世的基本途径。《墨子.兼爱》曰:“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哲学思想独有的范畴,兼者泛也,“乃若兼则善矣”,兼相爱就是互敬互爱。当然,如果一味地要求人们去爱人,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墨子赋予  相似文献   
3.
墨子轶事     
周道生 《税友》2003,(12):46-47
  相似文献   
4.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对先秦至汉初诸子思想进行了一次大的总结与评价,指出了各家要指所在,将墨家思想的要指总结为“强本节用”。司马谈对墨家思想及要指的评判,不仅仅是从学术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从治国角度出发而作出的评定。  相似文献   
5.
肖亮 《上海国资》2010,(7):81-8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之大幸,也是其它诸子百家之大不幸。在为历史所淹灭的各个学派中,墨家曾是最为辉煌的一支。墨子开创的墨家本是脱胎于儒家,然而墨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得他与儒家思想渐行渐远,直到形成自己的体系,最终成为与儒家分庭抗争的两大显学之一。  相似文献   
6.
墨子认为导致社会动荡的原因是人与人不兼爱;要结束动乱,使社会走向和谐,人与人之间就必须"兼相爱"。墨子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平衡,其实是将"兼相爱"落实到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为此,墨子梳理出六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平衡之道:自我关系的平衡,修身;家庭关系的平衡,节葬;君士关系的平衡,尚贤;君民关系的平衡,节用;上下级关系的平衡,尚同;国际关系的平衡,非攻。  相似文献   
7.
墨家的刑事法思想是中国法律思想史皇冠上的一颗外观相对暗淡但内核极其丰富的明珠。条分缕析而言,墨家著作中已经隐约蕴含了犯罪形成之原因、违法性判断之依据、犯罪认定之标尺、刑事处罚之目的等现代刑法的价值构造;除此以外,罪刑法定主义、人人平等、自助行为正当化等理念在《墨经》中亦可初见端倪。以上思想往往被认为滥觞于欧洲民主启蒙时代,故本文对墨家的思想光芒与刑事古典学派、刑事实证学派等进行比较范式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兼爱 非攻 节俭——解读墨家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姓墨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学的品格,以兼相爱、交相利为圣王之道,以圣王之道为标准,衡量现实社会各层面形形色色的冲突,提出化解社会冲突的主张和措施,并在非儒中表现其主张的合理性,从一个层面体现了时代精神,表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第一,兼爱精神。爱是出自肺腑的最真挚的情感,爱是一种纯洁无私的奉献,是人间最宝贵的价值。墨子兼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璀璨的珠子。墨子从圣王之道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出发,审察社会、国家、人生的种种弊端、冲突和危机,追究其所以造成这些弊端、冲突和危机的终极原因是不相爱。兼爱与不相爱是社会治乱、人民众寡、国家富贫的决定因素和终极根源。  相似文献   
9.
功利主义经济思想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最早是随着先秦墨家、法家和道家学说的创应而形成的。其伦理特色是在义利关系上,强调利重于义:在求利致富问题上,主张国家利益优先,兼顾民众利益;在消费观念上,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深入了解功利主义经济思想伦理内涵和社会作用,批判地吸收其精华,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术流派,与儒家并称显学,与道家形成分庭抗力之争,有"天下之学,不归杨则归墨"的说法.然而,秦汉时有关墨家的学说记载少之又少.《史记》 中对墨家的记录也是寥寥几笔.春秋战国时的显学在秦汉时却趋于衰落,在之后的历史中甚至销声匿迹.墨家的衰落有其深层的社会和政治原因,战国时期的复杂背景,秦汉时期的文化专制无不影响着墨家的发展;此外,墨家自身思想的局限性也是导致其衰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