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342篇
工业经济   390篇
计划管理   1307篇
经济学   1108篇
综合类   344篇
运输经济   54篇
旅游经济   11篇
贸易经济   1627篇
农业经济   230篇
经济概况   1632篇
信息产业经济   14篇
邮电经济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489篇
  2008年   675篇
  2007年   524篇
  2006年   594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608篇
  2002年   582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利用2002~2014年中国对120个国家提供的援助与受援国出口数据,研究了中国对外援助对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对外援助促进了受援国对华出口规模扩大,提高了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这对于提高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和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来说都是有利的,符合中国对外援助"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异质性检验发现:中国对外援助促进了符合受援国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产品,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产品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但并未促进农产品等非制造业产品以及初级品和资源品等制造业产品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从而较为全面地驳斥了西方国家提出的"资源掠夺论"等负面观点;中国对外援助不仅促进了非洲国家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非洲以外其他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中低收入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中国"促贸援助"并未显著促进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受援国工业发展在中国对外援助促进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提升方面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陈欣 《辽宁经济》2003,(12):62-62
一、加入WTO后银行业的利弊 1.加入WTO后,金融、保险领域、外资银行服务的地域限制消失,两年内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并逐步对中国企业开展服务,金融服务准人地域限制取消,也是对既定事实的承认。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可以追溯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目前,中国25个城市已经允许外国银行从事一定范围的金融业务,这些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大连、昆明、南宁、广州、武汉等,  相似文献   
3.
4.
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本通过对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进行分析,指出目前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一、中、外会计差异 1.信息披露程度上的差异。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受法律的影响很深。由于国家直接干预会计立法,政府承担经济建设的主要职能,会计对内向企业负责,对外服务于政府。 在这种情形之下,大多数企业的重要会计信息对社会不公布,惟有少数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相对较高一些。而国外实行英美法系的国家,会计是为社会公众服务,会计政策由会计职业团体民间制定,作为监督机构的会计师协会也纯属民间性质,这种开放式的服务,决定了国外会计在信息披露上表现得更为充分。  相似文献   
6.
7.
国外企业的管理方法不一定都适用于中国企业但背后蕴含的管理理念却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8.
9.
台湾《远见》杂志曾在1994年9月制作了一个“新台湾人”的专题,在台湾引起热烈反响。次月我在《远见》上撰文说:“新台湾人:改写台湾生命力的新剧本”。在文章中,我对“新台湾人”有这样的诠释:“新”台湾人不仅是务实的经济人(如王永庆),也是理想的文化人(如林怀民):不只是胸怀外国科技(如李远哲),更要立足本土(如施振荣);不再局限于小我的成就,更是在共创大爱(如证严)。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