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5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函数与农史研究——评彭、黄大辩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史研究中最轰动的大事就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彭慕兰教授与黄宗智教授有关《大分流》一书的论争。①。细读双方争论的文章内容,可以发现,双方是历史学者,在讨论经济史时,对生产函数的概念与含苞欲放义并没有正确的理解。如果能够廓清一下,争论双方的逻辑可以变得更周严,双方之间的争论也许可以缓解一些。在此我只提三点,加以简述: (1)生产函数中边际产量下降的经济含义; (2)劳动生产力增加的泉源; (3 )边际产量之分析对中国小农的适用性。一 边际产量下降的含义黄宗智每次提到“内卷化”,总是写明定义是“劳动边际报酬…  相似文献   
2.
欧盟能源政策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起,欧盟委员会就发起了一场广泛的能源政策大辩论,各成员国政府机构、工业、经济、环境、社会、科研等各界人士踊跃参加,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并于1995年1月11日发表了欧盟能源政策《绿皮书》。在此文件基础上,欧盟的决策者们又经过了近一年的研究、论证与修改,于1995年底正式以《COM(95)682号文件》公布了欧盟能源政策《白皮书》,从而完成了欧盟能源发展总政策的制定任务。  相似文献   
3.
初夏的北京被“思辩”与“论道”的气氛所笼罩,《财富》全球500强的身影还未完全消失,“诺奖季”又匆匆赶来,注定让这座学术名城为全球所瞩目。虽然“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会期仅仅3天,却吸引到七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五位世界顶尖经济学家,他们的发言和讨论足以勾勒出全球经济和经济学研究的脉络和远景。本刊在整个论坛期间进行了跟踪采访,其中五位经济学家接受了本刊的专访。在与这些世界顶尖经济学大师的零距离接触中,我们不仅聆听到西方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和思想,更感受到他们对中国经济问题的浓厚兴趣。另外,这些经济学大师尽管身处严谨的学术殿堂,却都个性鲜明,本刊记录下采访中的点滴感受,让读者在沉浸于抽象的经济学思考的同时,也能放松一下神经。  相似文献   
4.
方泉 《商务周刊》2008,(8):95-95
"对我们这个才刚发展这么短的市场而言,大家应该多做价值判断,少做道德判断。因为道德判断是定性的、是非原则的,而是非好坏的言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看天下     
《宁波通讯》2013,(3):8-9
《经济学人》:创新大辩论由于技术进步步伐令人目不暇接,我们倾向于把这个时代当作是有史以来最具创新性的时代。然而,人们最近一直没有见识过相当于本期封面所示发明一半用途的发明。如果悲观论者是正确的话,那么这种悲观背后的寓意是深刻的。经济能够通过增加更多的生产资料带  相似文献   
6.
方泉 《商务周刊》2008,(10):95-95
年初雪灾肆虐,如果布什总统表示对受灾的中国人民慰问时说这样的"定语"."我代表全体美国人民",他一定会受到一些较真儿的法律专家批评。因为他只能代表选他当总统的那50%多一些的美国人民——如果刨去三分之一没投票的美国人,他只能代表可能才三分之一的美国人民向中国示好一我是说当谁谁谁声称"以人民的名义"怎么怎么着时,你千万别太信以为真。  相似文献   
7.
老少之喜     
2004年底,耄耋之年的杨振宁与28岁少妇翁帆的“惊世婚姻”撼动了世界,特别是网络世界,就像参合了发酵粉,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声讨和赞许之声近乎演变成为一场道德大辩论.有人以为翁帆另有所图,弹虽在指声在意;有人认为这才是绝世爱情,别人无权对个人的私事说长道短。  相似文献   
8.
学们对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问题的研究可谓已久,特别是2004年的“郎顾之争”更是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关于国企改革的大辩论,而管理层收购正是这场举国瞩目的辩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往往以主人翁意识要求人,以"家文化"联系人,以宏伟的事业号召人,企业藉此培养出一批的忠诚干将.然而,在辉煌的发展期之后,许多知名企业不约而同地将企业的"主人"再定义为"打工仔".对于员工,要求其既有"打工意识",又得忠于企业;对于企业,则可以进退自如,对员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对于"打工意识",一些企业趋之若鹜,一些企业严辞抵制;一些员工听之任之,一些员工愤然痛斥.那么关于"打工意识"的思考究竟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月1日起,新的车船税法将要实施,争论很久的一场大辩论也就此画上了句号。然而,形式上的辩论的结束,并不代表车船税法的问题得以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