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7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2.
陈豪 《魅力中国》2011,(7):199-199
中国目前已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面临着从粗放型城市向节约型城市的转变,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以节约资源、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创造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本文以成都市宜居性建设为例探讨.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状况,参照国内外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聚类分析原理,主要从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个方面选择27个指标构建中原城市群城市生态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鉴于城市生态宜居性概念的模糊性和单项指标评价结果的不相容性,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建模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中原城市群生态宜居性评价模糊物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生态宜居性整体水平不高,生态宜居水平呈不均衡发展态势,中原城市群内部城市生态宜居性差异较大,郑州较好,济源、新乡、漯河、许昌、焦作次之,洛阳、开封、平顶山较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构建汉中宜居城市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汉中城市宜居性居于较满意水平,满意程度不高;居民对城市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宜度评价相对较高,社会文明度和经济富裕度评价最差.最后,利用spss19.0软件对城市宜居性与居民个人属性进行了相关分析,宜居性水平与是否本地固定居民、年龄、职业呈负相关,与性别、学历、月收入、生活空间呈正相关,公平公正的城市文化环境对提升城市满意度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于长立 《价值工程》2012,31(34):321-323
城市的生态宜居性就是指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居住、健康发展的自然和人文空间环境。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性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吸引高素质的人才的需要,是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性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意义重大,建设中需要构建强大的生态经济体系、自然资源保障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如今,一些带着大城市记忆和不同生活方式回到家乡的年轻人正与小镇本土青年融合在一起,称为“小镇新青年”。研究报告显示,高达63%的小镇新青年曾经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学习。家乡政策持续向好、宜居性稳步提升,吸引着他们回归可在这些看到机遇的小镇回流青年看来,“回来并没什么大的不同”,工作在家乡、周末在别处的双城生活或许是当前最适宜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车洁 《特区经济》2010,(3):25-26
福冈市是日本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也是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在城市宜居性建设方面具有许多成功经验。福冈市与深圳市具有许多极其相似的城市特性,将它们作为双城比较研究,笔者认为,深圳应该在建设宜居城市方面借鉴福冈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王晓展 《企业导报》2010,(10):263-264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对农村宜居性的定义及评价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农村居民的物质水平、教育水平、生活条件、居民的医疗及健康状况和社会保障体系状况这五个方面的指标构成了评价农村宜居指数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0个县的农村宜居水平进行了评分和排名,最后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梦玄  杨晓璇  周义 《当代经济》2022,39(1):105-112
基于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劳动力流动的背景,构建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包含经济、交通、设施和环境四大因素的城市宜居性指标体系,实证检验城市宜居性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性差异.全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城市宜居性四大因素对劳动力流动呈现显著但差别化的影响.经济富裕性是影响劳动力流动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劳动力流动的动机通常首先...  相似文献   
10.
国外宜居城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山川 《经济地理》2008,28(4):535-538,547
回顾了宜居城市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同的定义,简述和评价了城市宜居性的相关研究,并讨论了国外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国外关于宜居城市的理沦与实践的研究对我国的城市发展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应当把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与国内城市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以指导我国宜居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