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运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宝顶山情思     
宝顶山位于重庆大足县城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的宝顶镇,海拔527.83米。我家就住在宝顶山下。从小,我对宝顶山上那和尚的木鱼声和古朴的钟声,对那云烟环绕的古树亭阁,对那圣寿寺里惟妙睢肖姿态各异的造像,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愫。有时,十分顽皮的我还翻墙进去,看着那参天的古树,听着那不时传来鸟儿的啼叫声和山泉的丁咚声,时常让我惊叹不已,如临仙境。我常在大佛湾里,凝神观赏一尊挨一尊的神像:千手观音、吹笛女、九龙浴太子、卧佛、养鸡女……  相似文献   
3.
素有"石刻之乡"美称的中国四川大足县,唐末以来的摩崖造像遍布境内,先后公布为全国和省、市、县的文物保护单位达74处,造像达6万多躯,其中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山、宝顶山两座大型石窟为最。1945年春,由史学家杨家骆、马衡、顾颉刚等组团考察后,认为是与云岗、龙门石窟"三足鼎立"的石刻瑰宝。1980年春始对外开放,第一位外宾——加拿大学者司徒尔特目睹宝顶山石刻后,即惊呼:"这是一座未开发的金矿"。自此,中外名人、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年均接待游客80万人次以上。1986年,海外游客投票将其评为中国最佳旅游资源。以"北有敦煌南有大足"享誉于世。  相似文献   
4.
大足石刻     
位于重庆市大足区,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项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它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我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是我国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遥想唐宋     
“毗卢道场是最近才正式对游客开放的,它是宝顶山大佛湾内两处洞窟造像精品之一,与刚才欣赏到的另一个洞窟圆觉洞一样,技艺精湛……”大足区宝项山毗卢道场在龙年岁尾正式对外开放,这样的讲解话语,在这座曾经封闭过的洞窟内响起。  相似文献   
6.
昆熙  猫小喵 《中国西部》2015,(12):74-85
公元892年,在大足北山的山谷中,黎明的寂静被凿石声打破了,随后凿石声越来越密集,此起彼伏在山谷中回荡,由此,这凿石声在大足境内响了近四百年。一千多年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1945年4月,杨家骆、马衡、顾颉刚,这些中国最为著名的史学专家,从当时中国的临时首都重庆出发,前往一百六十多公里以外的大足县,考察一个在宝顶山上被当地人称作大佛湾的地方。他们穿过一条淹没在荒草丛中的林荫小道,顺着狭窄湿滑的石梯攀上谷顶,一个奇妙的神话般的世界呈现在他们眼前。一尊尊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摩崖造像带领着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去触摸历史的印记。大足石刻,这一座石窟艺术的宝库在乱石杂草和历史的烟尘中淹没了千年之后,抖落历史的尘埃,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7.
图说     
《重庆与世界》2015,(12):16-19
①5月5日,大足区宝顶山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现场,来自国内文博科研机构的多位专家,对工程修复质量、效果等进行查验。这一耗时近8年的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将于6月13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正式与游客见面。  相似文献   
8.
香焚宝顶,福满人间。2008年3月25日(农历二月十九日)晚,在大足宝顶山石刻景区,数百僧人和当地群众顶礼朝拜,一束束焰火腾空而起,随着子时钟声的敲响,僧人和香客高唱佛曲进香祈福,朝拜观世音菩萨,欢庆安定祥和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9.
一条公路所能承载的文化究竟有没有止境?恐十白还没有人能给出这个答案。比如重庆市一条小小的省道,S309,本来默默无闻,但从重庆市的旅游地图上再看它,却会令人大吃一惊。这条公路在大足县内的西端起于龙岗镇,正好是北山石刻所在地,而一路东去,会接连经过几处石刻造像群,一直到东端宝顶镇的宝顶山石刻处,正好走完县里的全程。这不禁使人浮想联翩,这条省道的前身,会不会就是古代的大足石刻开凿之路呢?  相似文献   
10.
大足香会     
重庆大足,有世界文化遗产宝顶山石窟名满天下。由它衍生出来的宝顶香会也不同凡响,饮誉古今,在全国各地庙会中别具一格,自成一脉。宝顶香会集朝山进香、商贸、娱乐为一体,历八百余年不衰。2014年,正式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