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四十岁之前的杨彦在中国画笔墨的海洋里探索畅游,师古人,师造化,在"技"的世界里不断磨挫、锤炼,这为以后他艺术的蜕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十岁以后的杨彦凭着对自然和生命的无比热爱,渐渐开始觉悟,在"泼""写"之间,找到"生命"存活的地方,灵魂开始复苏,智慧之光开始闪现。在"泼"和"写"之间相互生化,交融,把深厚的传统底蕴和丰富的生活积累有机地融入在墨彩之中,既合乎主观之情,又顺乎自然之理,才有苍润、清秀、幽远、雍容、旷达、奇峻、高古、浑穆等境界,这在《远山的呼唤》等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展现。在浑沌意向的境界中,穷理进道,泼墨(彩)法可直抵"太虚真境",  相似文献   
2.
发展艺苑     
《发展》2008,(5)
梁祖贵,字润真,1950年生,甘肃省榆中县人,大学本科学历。自幼酷爱书法艺术,临池不辍。在书法艺术成长的道路上,努力学习和吸取前人的经验及精华,师古不泥,反复锤炼,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现任甘肃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局长,  相似文献   
3.
如何对待传统的问题,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学习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在中国绘画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出现了"师古"、"师造化"的两种倾向.这两种思想和学习方法的不断交错、影响,直接促进了中国绘画风格的发展和改变.一味的师古并不能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真知灼识的见解,都极好地为解决这一基本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