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25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0篇
经济学   31篇
综合类   12篇
贸易经济   43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3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货币市场》2003,(12):65-67
2003年10月,全国银行间本币市场成交量全面萎缩,资金面偏紧有所缓和,市场利率稳中有降,成员信心逐渐增强,市场正处于一个调整恢复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币升值可通过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以及货币政策三个途径影响一国的国内价格;本币升值通过国内物价影响经济稳定存在一个正反馈机制;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不仅不能抑制国内物价上涨,还可能推动国内物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3.
4.
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将于2003年3月31日启用的新版本币交易体系,实现了系统总体设计有新思路、交易方式和服务方式有新突破、系统功能有新发展的目标。新系统推出后,将为遍布全国的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功能与性能兼优的报价、交易、信息和技术分析平台,从而进一步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和拆借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论本币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外币利率已基本开放,而本币利率却受管制,这说明放开本币利率的条件还不成熟,要在最近三年之内达到央行既定的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应主要从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产权改革、金融监管、资金供求风险和社会信用环境等六个方面为本币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本币升值而引发的流动性宽裕是赶超型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的一个特征,国内当前资产价格上涨也与之有关。但通过新近的数据分析,我们似乎看到流动性可能在面临短期的拐点,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也面临更新的金融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7.
对于当今的中国经济来说,面对要求人民币升值"迷雾",外国对中国贸易壁垒在不断地强化.在日本,官方及公众媒体提出一种"中国威胁论",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要求人民币升值.在美国,"廉价的中国产品使国内制造业感到了压力,导致产业界产生了危机感",相关行业协会和劳工组织纷纷出面向政府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经济的开放,汇率波动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亦越来越大.本币贬值会改变企业和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加剧银行危机.汇率波动与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基础来自三种观点:道德风险论、原罪论和承诺问题论.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银行资产的货币错配可能引发银行危机.我国人民币存在持续的升值压力,随着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利益驱动下的货币错配将大量暴露在汇率变动的风险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货币市场》2022,(1):F0002-F0002
为鼓励先进、引导创新,促进银行间本币市场高质量发展,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综合参考市场成员的发行交易、恪守信用以及对市场建设的贡献等情况,选出2021年度“年度市场影响力奖”、“市场创新奖”、“最佳进步奖”等机构奖项。谨向上述获奖机构表示祝贺,具体获奖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浅谈我国外汇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当前我国外汇资源整合与利用不够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本文对我国外汇资源整合与利用不够的主要表现,不良后果及其原因进行了一定的探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摒弃外汇资源“越多越好”的认识,制定科学合理的外汇资源流入和使用规划,改变外汇资源管理被动、滞后的状态,大力创新外汇资源的使用和营运方式,加强本币资源与外汇资源之间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