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4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F0002-F0002
中新网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日前在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表示,2010年年底,中国人均将接近GDP4000美元。  相似文献   
2.
国内不同学者对社会转型研究有不同的视角,李培林教授基于中国当时实况,首先从中国经验的实践观出发,阐明中国社会转型发生背景,然后着重分析"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李培林教授指出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会带来的"非预期后果"。  相似文献   
3.
听景天魁谈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2月21日下午2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内容的第20次集体学习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景天魁和李培林两位研究员在中南海怀仁堂就有关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有关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在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工作的一位学者,深深被一本社科类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所吸引,认为见解独到,语言流畅,思想深刻,便很在意地看了看作者是谁。一看,他很纳闷:“这人,怎么与我在山东师大附中读初中的同学同名同姓?”  相似文献   
5.
余丰慧 《科学决策》2007,(10):30-30
面对物价上涨和居民收入之间的矛盾,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表示,物价的上涨不能超过收入的上涨,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民生,每一年的工资调节,它要看住价格,价格上涨3%的话,工资应该涨5%。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日前在谈到改善民生问题时提出: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生问题的新特点,在改善民生上要有新举措、新突破。一是要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有所突破。必须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生活环境等方面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人民群众在这方面的享有能力。二是要在建立合理收入分配制度上有所突破。要下决心整顿收入分配秩序,打击各种非法牟利行为,取缔各种非法收入,平衡一般竞争行业与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规范公务员的工资制度体系,协调劳动收益与资本收益的关系,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趋势,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要在解决历史遗留的民生问题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7.
丛一 《中国质量》2010,(2):41-42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在2009年底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发布会上预测:到2010年年底,中国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  相似文献   
8.
做学问要耐得住枯燥与寂寞 高中毕业后,李培林当兵服役过几年。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77级学生,作为恢复高考之后的最早录取的大学生,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他们是绝处逢生的苦命儿,是坎坷人生路上的幸运儿。对知识有着强烈追求的李培林,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如愿进入山东大学哲学系学习。  相似文献   
9.
10.
《经济月刊》2011,(5):19-19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在2011年4月18日《北京日报》发文认为,现在调整收入分配有一个主观认同的问题。在我国,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普通群众,有很多人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收入分配问题的复杂性就在这里,不是中央不想尽快解决,而是这个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实在是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