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前人异化研究的基础上,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逻辑出发,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自古以来,消费对于个体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来看现代消费,则现代消费出现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复兴带来了负面影响的状态,即所谓的异化消费.  相似文献   
2.
节用裕民     
生而有欲,生而好利,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在现实社会之中,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人们之间有着高下贵贱之别,因而他们用于满足自己欲求的方法与能力各不相同,如何使得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求?  相似文献   
3.
“人生态度”是就人们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出世”与“人世”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我们仔细分析:人生态度之深浅、曲折、偏正……各式各样都有,而各时代、各民族、各社会,亦皆有其各种不同之精神,故欲求不笼统,而究难免于笼统。  相似文献   
4.
扩内需政策是在充分考虑经济、社会乃至政治因素的前提下才出台的,但不容忽视的是扩内需政策以“欲求消费”为立足点,从根本上改变了消费的发生学逻辑,将欲望和需求导入现代人的消费心理结构中,这使得扩内需政策始终存在着偏离人的需要的风险,从而导致人的发展、生存环境和经济系统面临更多的潜在风险。构建“需要”和“欲求”之间的平衡机制,是一项事关几代人命运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赶得巧不如赶得早 我给创业公司反复强调:尽快推出“一号版本”,哪怕是试用版也好,然后再根据用户反馈做出改进。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匆忙上马一个充满漏洞的产品出来。很多创业公司由于行动缓慢而被淘汰,但鲜有听闻会因反应太快而死,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中的支配地位显示了历史的、逻辑的一致性。首先,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膨胀使得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上升到欲求层次,从而产生资源的稀缺性与欲望的无穷性之间的紧张,以致经济学转向了资源配置的研究;其次,货币拜物教式的金钱理性之崛起为经济人假设披上了理性的外衣和逻辑上的合理性,并将古典经济学强调的“自利”和“理性”蜕变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自私”和“工具理性”;最后,形式逻辑的兴起将丰富多样的追求转变为可量化的效用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兴建基于理性的数理模型。  相似文献   
7.
周秀英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1):52-53,72
均衡的产权关系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权交易的高效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均衡的产权关系是难以维系的,产权关系失衡是一种常态.其失衡的原因除了以往产权经济学注重分析的制度、市场、法律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常常被人忽视的重要因素,即人"欲求"的无限性.因此,本文试图从产权有限性与欲求无限性的矛盾分析为切入点,探讨产权关系失衡的人性根源,从而进一步拓宽产权关系分析的视野、为进一步研究产权关系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学说认为,整个人类社会是在诸多“合力”交织作用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无一不是在没有人的参与下进行。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始终是人的发展,所有物的进步的终极目标始终是为不断地解决人的匮乏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人假设的思想中,经济学家一般都设定了经济人是具有固定本质的现成存在者,经济人因为是具有固定本质的存在者而不是存在论意义上的去存在,所以关于经济人假设思想首先就缺失了经济人去存在的生存论世界,经济人生存论世界的缺失使经济人不以上手之物作为意向对象,而是以快乐和幸福作为欲求对象,造成了经济人的欲求假象,加深了经济人对生存论世界的疏离.  相似文献   
10.
萝卜有点快     
何力 《东方企业家》2009,(10):79-79
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显然是被归入“相对无害的欲望”。当对它的欲求适度时,会实现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而过分沉迷于这种欲求,对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都没有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