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6篇
财政金融   560篇
工业经济   502篇
计划管理   933篇
经济学   1482篇
综合类   255篇
运输经济   55篇
旅游经济   26篇
贸易经济   1412篇
农业经济   810篇
经济概况   222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1篇
邮电经济   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741篇
  2013年   640篇
  2012年   711篇
  2011年   920篇
  2010年   531篇
  2009年   470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海演绎资本运作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上海港外高桥码头。拥有8500个标准箱位的"中海亚洲"号静卧在码头边,巨大的桥吊将一个个集装箱装上船。9日,在缤纷飘扬的彩色纸片雨中,这艘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从上海港徐徐启航,投入远东至美洲的首航。中海的大手笔吸引了业界的眼球, 同行为中海的庞然大物在这一天赐良机之时投入美洲航线而拍案叫绝。在全球海运市场全面走强,货源十分充沛的大好形势下,中海的一个航次就能稳赚6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3.
4.
5.
《海外经济评论》2005,(14):21-21
虽然去年中国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国。但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在26日召开的2005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外贸进出口中的“两多两少”仍然困扰着中国这样的贸易大国。  相似文献   
6.
李琳 《东方经济》2005,(4):28-30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化资源、惊人的经济增长速度、13亿消费人群。而这个世界未来的制造中心和消费大国,其传媒业却刚刚起步。在中国开垦传媒产业,意味着高额的媒介市场回报。因此,大批国际传媒集团看好中国市场,并纷纷进入中国。无论是资本规模、运作机制,还是经营理念,这些国际传媒集团都占有很大优势。它们已与国内媒体在新闻资源、受众群体、广告市场和人才竞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华纳兄弟、新闻集团、  相似文献   
7.
《海外经济评论》2005,(20):17-18
能源的需求及其为此所作出的努力,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中国对正在对亚太乃至全球的地缘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8.
2000年12月6日,日本在炮制其2001~2005防卫编成时,抛出了惊人计划,决定建造两艘大型“直升机母舰型驱逐舰”。军事分析家指出,这将是近年来日本继装备“大隅”级两栖攻击舰之后,建造的又一型“准航空母舰”。它的建造及投入使用,预示着日本拥有航空母舰已不太遥远,同时也使日本向军事大国迈进了一大步,其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安达曼海)和太平洋(南海)的战略交通水道,其地理位置从北纬6度延伸到北纬Ⅰ度,西岸是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东岸是西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南部,海峡北口宽155英里,南口宽40英里,长500英里(约800公里)、面积2.5万平方英里,  相似文献   
10.
宋宏 《经济师》2008,(4):6-8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经济学家们的关注点则并不限于经济总量“翻几番”,也不限于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以及外汇储备的显著增加,甚至也不限于中国在世界经济竞争力排行榜上的位次上升,而是更加重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为人类贡献的极具特点的发展模式。不久前,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来皖公务,笔者与先生漏夜长谈,正好向先生请教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