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22篇
综合类   16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1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平栓 《金卡工程》2008,12(11):135-135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最终目的是什么?他是在什么背景下通过何种途径重建其伦理学理想的?本文试图从伦理学的困境、可说与不可说、未竟的理想三个方面厘清<逻辑哲学论>的基本思路,挖掘其深层意蕴,同时完成对<逻辑哲学论>种种误读的解构.  相似文献   
2.
韦森 《经济学》2007,6(3):945-968
基于对经济思想史上一些相关文献的理论回顾,本文认为,在中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学理论互动演变的当下格局中,是对经济学的性质、意义、任务以及它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这样一些元经济学问题进行理论反思和讨论的时候了。第二小节的文献追溯发现,在经济学说史上,伴随着由“政治经济学”向“经济学”的转变,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的本质和任务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一门价值中立的科学问题。研究发现,任何经济学派的理论观点都会潜含着某些价值判断和伦理原则在其中,经济学家作为一个“学术人”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如何透过自己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观,去发现人类社会中的某些“自然秩序”。第四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像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那样一种高度形式化的“精密科学”这一问题,并对目前主流经济学中流行的唯科学主义的研究偏向做了一些反思性的评论。本文最后所得出的结论是:为了中国的理论经济学在未来的健康成长,应该鼓励不同经济学流派和研究路径之间的竞争、对话和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理论的学术体系从形成之初就不断地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人本主义以及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催生的科学主义的交替影响,并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维度上,反复表现为两者之间持久的纷争和不可调和的对立。关于经济学“科学化”还是“人本化”走向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对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及其运用后果的理解上。虽然最近几十年现代经济学对数学大规模的应用赋予了经济理论以崭新的面貌,但同时却日益傲慢地表现出忽视甚至无视人的价值判断以及其他非经济因素等规范性内涵的趋势,其“科学化”的后果似乎是在加速向混淆目的与手段关系方向的轨道上发展。由于经济学本身的社会科学属性,决定了其人本化走向的不可避免性。“科学化”仅仅是手段,而“人本化”才是真正目的,两者涵盖的不同层域的“话语域”,注定了它们之间的健康关系决不应是竞争性的替代,而应是一种互补性的会通。那种将“科学”作为目的的思想是犯了会错意和用错对象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科学在各领域取得的不可磨灭的成功引发了大家对其的追捧,甚至一度让人们难以清楚的区分科学和科学主义的概念,因而导致教育学理论的构建中就出现了这一致命的错误。因此本文通过对科学主义的概念、科学主义倾向的表现及对教育学理论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教育学理论科学主义倾向的表现及如何纠正这一领域的科学主义倾向问题。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的争论由来已久。据说在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因为认为经济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极力反对,最后还是在瑞典重量级学者冈纳·缪尔达尔(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极力保荐下得以成功。艾克纳主编的《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收录了许多经济学家对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科学的看法,其中不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6.
王松梅  梁海英 《经济师》2011,(11):55-55,57
医学自诞生伊始,就与宗教有着密切联系。近代科学兴起之后,现代医学告别了宗教束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由于受到科学主义思潮的侵袭,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淡漠,以至于医生眼中只有实践对象,而没有完整的"人"。重塑医学伦理和人文精神成为现代医学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我国台湾慈济医学院将宗教关怀引入医学实践,使得原本对遗体捐献抱有猜忌心态的社会,逐渐改变了态度。慈济的案例为重塑医学伦理,注入人文精神的讨论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西方科学主义批判思想传入中国,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惑及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形成了中国科学主义批判思潮。透过中国科学主义批判兴起的历史背景,可以概括出中国科学主义批判的主要思想特征:强调科学主义作为主流文化趋向的断定和突出科学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8.
卢梭揭示了启蒙运动开启的现代性危机,指出启蒙思想家们的科学主义社会观导致政治的腐化、道德的衰败和人性的异化。他用"自然"来对抗启蒙运动的"文明",用共和主义的道德概念来对抗启蒙运动的现代进步概念,其深刻洞见一直影响和启迪着各种反科学主义的思潮,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凡事不破不立。要做好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除了正面的宣传教育外,还必须走出12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唯有如此,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包括:科学主义、利己主义和戡天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主义思潮作为当代西方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哲学思潮,集中反映了当今科学时代的特点,深深影响了众多科学的发展,包括教育科学的发展.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目前,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存在过分强调科学主义的消极面,进而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对立起来,贬低、甚至全盘否定科学主义思潮的倾向.因此,准确地把握科学主义思潮的实质,全面、客观地分析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