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7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东凯 《魅力中国》2014,(13):96-96
由新锐导演郝杰创作的《美姐》于2013年10月上映,一时成为人们众说纷纭的话题。本文试图通过运用意识形态批评的理论,从问题式的思维方式、症候式的文本阅读和意识形态询唤及主体建构等方面,对《美姐》进行具体的文本细读与研究,试图挖掘影片背后深层的意识形态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参事陈全生日前表示,未来房地产调控思路要注重买房和卖房并举的调控,允许买房、限制卖房、奖励租房、闲置罚款。对此言论,互联网一片哗然。笔者细读了《房地产时报》(2012年9月28日A03版)汇集的网民言论,发现理性评析的少,任意挞伐的多,不少言论以偏概全,似是而非,这是一种不理智的聒噪。  相似文献   
3.
运用英美新批评之细读法,以含混、张力、反讽等概念阐释杜甫的诗歌《江村》,透过作品语义单元隐含的深层意义,可以凸显作者深沉的忠君爱国思想,进而理解历史上如杜甫一样的文人所具有的忠君恋阙、兼济天下之志但无法施展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4.
《财会月刊》2012年8月上旬刊刊发的《我国增值税会计准则的制定构想》具有理论创新性和较深刻的现实意义,但是细读文章的几个段落,发现了一点瑕疵:1.在分析论述增值税的具体核算不合理时,作者认为从消费者角度看,增值税是"价内税",就认定增值税"价税合一"的实质有以偏概全之嫌。消费者处于流通终端,是所有流  相似文献   
5.
平时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阅读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要答阅读分析题,自然也不例外,读是基础.何况现在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他们或注重思辨、启迪学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开拓学生视野,或寓理于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这些材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小学生的作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毛病:初看觉得理通顺,中心明确,细读则感到毫无新意,味同嚼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作教学中没有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尤其是没有利用创造性思维的求异性特点去指导学生作。  相似文献   
7.
朱晴方 《今日重庆》2007,(9):98-101
早就听朋友说起过甘霖(原名甘秉明,号巴翁)及其书法如何如何,但未曾晤面。一次偶然的机会,与他结识并成了朋友。在庆祝重庆直辖十周年之际,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何伟从北京回到家乡重庆,在临江门魁星楼举办书画展,我在欣赏之时,展室一隅一幅"另类"书法作品蓦地拽住了我的眼球,近前细读,原来就是甘霖的书作。何伟见我赞叹不已,便机灵地拉来一个中年男子,说:"这就是甘霖。他不想露面,是我一再鼓动他先来亮个相。他终于答应了,但强调只带一幅试试。"原来如此!眼前的书家甘霖,虽然个头不怎么伟岸,脑袋也谢顶了,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灵光,幽默,随和。  相似文献   
8.
西乐 《企业文化》2008,(10):87-88
6月初,我去见艾·里斯的时候,专门带了本《定位》,这个瘦高、背微驼的老头在书上给我签了一句话:All the best。旁边是他的女儿劳拉·里斯,她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告诉我,定位对她的影响是婚后仍保留了里斯这个姓,引得丈夫不满。  相似文献   
9.
周秀勤 《秘书》2014,(4):40-41
作为两宋词坛最明亮的双子星座,苏轼和辛弃疾一直是词学批评家笔下的宠儿。南宋范开在《稼轩词序》中第一次将苏、辛并称,此后沈义父、刘辰翁等学者不断对苏辛词加以评点。可以说,在邓国栋先生的《苏辛词选笺释》(以下简称“笺释》”)写作之前,相关论述已几乎可以撑起一门苏辛词批评史。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研究《红楼梦》双译本的人物对话语言翻译,就是通过仔细研读文本,分析原著中对话者使用的词章及所在语境进行话语解读,并同译文本相对照以分析译文本的意义,并判断其是否深入接近文本,展示文本深层潜质。在研究中,我们对原文本和译本的双重视野进行融合和比较,反过来有可能借助译者的力量去唤醒文本中沉睡的或被忽略的意义,发掘和探讨文本的丰富内涵和多重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