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8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19篇
综合类   9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71篇
经济概况   3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决策,结束了十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同认识与选择的争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如何根据这个目标模式引导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里单指大田承包)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农村经济体制和经营体制的深化,这是摆在广大农经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者面前一个崭新的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2.
落后地区也可以跨跃式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工作导刊》2002,(19):46-46
胡鞍钢撰指出,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问题。新中国历史上已有过两次“解放农民”,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4.
郭鸿艳 《发展》2006,(8):119-120
在国外,"民营"的基本含义是指"民间经营",即非官方的组织运营活动,而对民营企业则没有特别的界定.而在中国,随着1978年以来的改革,民营经济应运而生,从初期的农村联产承包制、城镇个体户,到1980年代初具规模的私营企业,再到1990年代更大规模的股份制民营企业,都可以纳入民营经济范畴.从国外经济发展历史来看,我们通常称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之类的概念,实际上,是在中国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个特殊概念,而且是一个过渡性阶段.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着制度上的缺陷,为了寻找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在坚持集体产权的基础上,以明确集体产权界限和以法律形式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的长期化,从而使这一土地产权制度进一步加以完善,使其能够完全发挥作为制度创新而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制度创新与中国的城市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行城乡制度是以土地制度为基础的,当前我国各种制度安排均建立在农村居民直接依附土地的条件下,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可以检测到制度因素的强烈影响。据此本文提出重新界定乡村土地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享经济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有关劳资双方共享收益分配的一种经济理论,主要在于解决劳资关系问题。这种理论对我国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合作制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8.
徐涛 《中国改革》2007,(2):16-19
2006年是中国的“林业改革年”,林权改革被本刊评为中国十大新闻之一,而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帮也被评为改革十大人物。在评价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时,回良玉副总理说:这是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丰富和完善,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拓展和延伸;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林权改革是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由林权改革所衍生出来的其他一系列改革,将对推动整个农村改革的深入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而中央党校教育长李兴山将林权改革称为继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改、改革开放之初的土地联产承包制之后的“第三次土改”。本刊本组文章说明了一个道理:改革不能延缓,更不能停下来,改革是解放各行各业生产力、推动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9.
家庭联产承包制下农业增长的过程,就是现代生产要素逐渐替代传统生产要素的过程,随着土地、劳动、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率贡献份额的不断下降,现代技术要素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当前农业对现代技术要素的需求依然是强烈而迫切的,但存在抑制技术需求形成的诸多因素,这对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基于家庭联产承包制建立的“统分结合”双层农村经营体制,“分”之后“小生产”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得以延续,农村产权制度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导致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植入困难,无法顺利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四川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实践表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日益多样化,农户的农业专业化与兼业化生产经营并存;虽然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方式使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表现出多样化,但农村产权制度仍然是制度创新的主要障碍。因此,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应坚持“分”,创新“统”;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统”的层面,关键是要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