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6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5篇
财政金融   2431篇
工业经济   803篇
计划管理   3289篇
经济学   1305篇
综合类   825篇
运输经济   158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113篇
农业经济   426篇
经济概况   1975篇
信息产业经济   20篇
邮电经济   2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787篇
  2013年   731篇
  2012年   933篇
  2011年   1086篇
  2010年   999篇
  2009年   1082篇
  2008年   1177篇
  2007年   1041篇
  2006年   928篇
  2005年   980篇
  2004年   712篇
  2003年   645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商业银行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专业序列人才。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专业人才标准建立不够合理,职业发展通道没有完全打通。二是因为专业人才的专业价值没有被充分尊重,专业影响力没有完全发挥。正所谓"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除了进行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以外,商业银行要想在未来赢得竞争优势,还需要在专业人才的建设及管理上发力。那么,该如何发力呢?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3)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些民企经营情况不好,累计亏损大,资产负债率高,财务状况不佳,筹集资金困难,原因之一是企业以股东借款方式投入的资金计入负债,无形中自我提升了资产负债率水平。现在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想要依靠企业实现利润弥补亏损已经无望,让股东增资的可能性也不大,向银行贷款融资也面临困难,如何能够改变现状,采用一种"自我修复功能",即用股东债权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变负债为股东权益,通过调整负债权益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银行贷款融资的可能性,扭转被动局面,为企业突出重围、走出困境,找出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3.
狄灵瑜  步丹璐 《南方经济》2019,38(11):72-93
转型期中国,地方国有企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当其发生债务违约时,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地方政府究竟是否愿意提供支持,会优先选择哪些企业提供支持,政府的支持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呢?为得到验证,文章选取2007-2016年沪深A股地方国有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地方国企发生债务违约后,地方政府的支持行为及其对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地方国企发生债务违约后,地方政府会提供更多的"支持",且支持额度与债务违约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债务违约前,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环保投资、捐赠以及就业等)的地方国企,在债务违约后可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地方政府支持;第三,违约企业,尤其是得到更多政府支持的违约企业可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而其经营业绩却往往更差。由此表明政府干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最高院发布的典型案例——沙港公司诉开天公司案中,深石原则的运用对此案的判决结果产生巨大影响。从法院的裁判理由、股东和债权人三个角度来看,仅以出资不实为由难以导致深石原则的适用,并据此使股东对公司的债权劣后。文章通过举证和总结分析深石原则适用的优点和不足及对深石原则在美国的适用标准分析发现深石原则的适用条件较为严格,需要股东实施了更为严重的不公正行为,并据此从权利主体、行为要件以及结果要件三个方面探索深石原则在中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一方面,公司法上前沿问题如控股股东信义义务、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衡平居次原则、股东代表诉等疑难问题的解析都必须围绕股东这一主体要件展开,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属于公司法上的基础性理念;另一方面,尽管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23条对股权归属争议进行了规定,但该条款过于原则性,难以明晰司法实践中股东身份确认案件的标准。尤其当遇到股权转让合同、公司增资扩股等情形,需要将合同法与公司法结合并解决股东身份问题时,审理者容易掉进"纯合同"的陷阱中,以合同论合同,不考虑公司法律制度本身。笔者根据司法实践中积累的审判经验,并结合公司法,大胆地提出确认股东身份案件之"1+N"模式,即1个中心点(民商事法律关系)来确定股东身份,N个履行行为作为辅助元素进行补充认定,以期统一规制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股东身份确认案件。  相似文献   
6.
7.
现阶段可行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雁 《广西会计》2003,(12):15-16
近年来 ,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论著不少 ,众说纷纭 ,尚未形成共识。笔者认为 ,当前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既要考虑财务活动本身的特征 ,又要结合企业的客观实际 ,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以便考核和评价。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对几种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观点的评析1 关于利润最大化目标。利润最大化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这种观点认为 :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 ,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 ,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 ,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 ,“总…  相似文献   
8.
9.
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人力资源管理遭遇的挑战及其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