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部作品具有的艺术美,即朦胧美、寓意美、真实美、声音美和成熟美,体现了作者想把关从艺术移进现实中,按照美来塑造人的本质和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林路  张照堂 《资本市场》2011,(7):120-123
<正>在摄影作为一种观景窗与快门艺术的年代里,张照堂也许是台湾摄影史上艺术境界最高的一位摄影家。在半个世纪以来的摄影阅历当中,他不断地寻索着深刻而神秘的真实景象,并且伴随着他对生命情境的反观自照。重新阅读、思索、评估半个世纪以来张照堂的摄影,我们将更深刻地体会张照堂的艺术精神及其对生命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嘉兆艺苑主人陈俊明先生出示他收藏的一帧董其昌山水书法卷,为董其昌中晚年以后的代表风格,该卷为大鉴藏家邓尔雅所收藏,卷首题“董文敏公真迹”,卷尾长跋作鉴定,并有叶次周、张从达、王贵忱诸先生鉴定之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董其昌书画册曾经大鉴定家庞莱臣收藏,钤“虚斋珍赏”章一方。庞莱臣者,名庞元济,号虚斋,是近代中国著名收藏家。山水书法卷为一书一画,书画精绝,堪称双璧,是董其昌一生的重要作品之一,至为珍贵。  相似文献   
4.
大凡生命境界不低的人,艺术境界都是不低的。或言之,有艺术境界的人,也是一定抱有自我“道心”的。只是各自的内质与经历不同,自然“道心”有异,书坛日益关注的青年书法家孟繁增的道心,则是以深具思想内涵而又独具个人风格的方式来礼赞生命,  相似文献   
5.
李鑫 《魅力中国》2009,(21):220-221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的、独立的学科,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它是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伴奏中,钢琴伴奏是配合歌唱成功完成作品的关键,对于创造完美的艺术境界起到与演唱者同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重庆与世界》2013,(4):66-67
李隆中,1948年生,重庆合川人,习国画,擅工笔,亦作写意花鸟、山水、人物,犹以工笔画虎闻世。作品多次参加美展,获得金奖,全国各大报刊、电视、媒体多次报道。中国有崇虎的文化传统,"虎虎有生气"、"龙腾虎跃"、"虎踞龙盘"等,这些形容词象征着虎文化的非凡风范,象征着虎文化的宏观气象。工笔动物画是极尽精微的艺术劳作,李隆中走进自然、贴近生活、结合中国画独有的水墨语言,使之进入艺术境界。在表现动物画形体、质感、空间、量感、色  相似文献   
7.
沙泊 《重庆与世界》2002,(Z1):114-116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画家杨必位在日本访问、办展时,在日本三重县看到一大批保存完好的江户时代的日本水墨南画,在对这批日本南画作品的欣赏与品味中,杨必位发现日本南画的风貌和中国人文精神;并兴奋地感受到在日本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体现着自身强大的内在力量和外延能力,它不但影响着日本的文化,也影响着世界的文化。杨必位回渝后特写一篇题为"从长崎画派的兴衰看中国画对日本南画的影响"的文章,介绍了日本从江户时代的闭关锁国到明治维新的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会财会》2013,(12):59-59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而身后仅留下两首诗传世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竞为大家”。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9.
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最具影响力之一的书法家,他的楷书更是开启了唐楷书风的一代先河。文章从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造诣阐述了其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同时分别从用笔和结字进一步诠释颜真卿楷书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邵大箴 《中关村》2010,(7):92-93
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流派,工笔花鸟画以其细致的线条、生动的造型和精微的色彩营造出工整、工细与工丽的画面,使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动人的艺术境界。"此法三百年来未有矣"!1938年,时任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的周养庵先生在看了一幅题为《竹枝伯劳》工笔花鸟画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幅画的作者就是当时年仅22岁的田世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