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66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49篇
财政金融   10226篇
工业经济   335篇
计划管理   1858篇
经济学   3157篇
综合类   1276篇
运输经济   20篇
贸易经济   2900篇
农业经济   255篇
经济概况   307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9篇
邮电经济   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568篇
  2014年   1191篇
  2013年   1323篇
  2012年   1817篇
  2011年   2501篇
  2010年   1776篇
  2009年   1879篇
  2008年   2130篇
  2007年   925篇
  2006年   837篇
  2005年   876篇
  2004年   1215篇
  2003年   1074篇
  2002年   754篇
  2001年   537篇
  2000年   490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货币政策操作并没有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先例,所以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应关注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议题。研究发现:在理论层面,货币政策只能在短期内产生"结构性"的非对称性效应,当跨越资本投资影子价值"均衡点"后,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调整预期目标并不会产生;在实证层面,非参数格兰杰检验结果显示,当滞后1—9个月后,货币政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指标和"结果"的格兰杰因果原因,但随着滞后期增长,货币政策并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格兰杰原因。此外,无论是在"过程"层面还是在"结果"层面,产业结构调整都不是货币政策的格兰杰因果原因,二者间不存在互动效应。研究综合表明:作为经济总量调节的货币政策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只能视为短期性、暂时性经济行为,不应将其视为常态化工具。  相似文献   
2.
3.
当前全球范围内都存在通货膨胀,我国也不例外。我国通货膨胀现象的存在是有着独特的背景与原因的。近几年我国央行大多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然而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中的作用呈现出弱化状态。因此,当前的通货膨胀抑制方案中不能只单单依靠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4.
邓彤博  李敏 《经济管理》2021,43(11):104-120
与正规就业相比较,劳动者选择非正规就业的重要理由是其工作自主性.对于非正规就业人员来说,工作自主性是否能带来体面劳动感知,工作自主性对体面劳动感知影响过程中存在哪些关键变量,学术界尚未有明确的实证结论.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本研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对上述猜想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工作自主性对体面劳动感知有显著正向作用;工作自主性显著负向影响情绪耗竭;在工作自主性与体面劳动感知之间,情绪耗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超时劳动负向调节工作自主性与体面劳动感知之间的关系,即超时劳动越严重,工作自主性对体面劳动感知的正向影响越弱;超时劳动在工作自主性和情绪耗竭之间不存在调节作用.通过对正规就业人员与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对比分析发现,与非正规就业人员相比,正规就业人员工作自主性对情绪耗竭起着显著正向作用,超时劳动正向调节工作自主性与体面劳动感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7.
用一般性的或传统的理论与模型来分析当前中国A股"牛市"结束了,是一个相当不靠谱的个人观点。这种观点既解释不了当前中国A股之实际,也左右不了股市之预期。A股"牛市"真的结束了吗?最近,瑞银首席策略师陈李在研究报告中给出了肯定的回答陈李的报告认为,中国股票市场上,以流动性推动的牛市暂时告一段落,之前低估的A股大型股已经达到"合理水平",未来期待盈利改善推动中国股市上涨、他认为,过去两个月推动资金入市的一些重要动力,包括散户入  相似文献   
8.
9.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而影子银行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潜在的金融风险也对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影响。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货币政策作用,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否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文章选取2003年第三季度—2017年第四季度、时间跨度涵盖58个完整季度的居民储户调查数据和货币、财政政策变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影响微观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尤其是对于家庭储蓄存款配置意愿和股票基金投资意愿具有影响。政策对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意愿的短期冲击和长期影响均存在,政策制定者应对居民金融资产选择意愿进行充分关注,及时进行资本市场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