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8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推荐     
正《故人何寂寞》叶克飞著北京联合出版社建筑是盛满了历史的容器,名人故居虽已风流不再,但蛛丝马迹间也可见钩沉,隐约间绽放着华彩。本书采取散文配彩色插画的形式,选取张爱玲、老舍、赛珍珠、闻一多、曹禺、章太炎、潘天寿等数十位名人故居,以此为切入点,写故人旧事。而故居背后历史的印记,是一个城市的体温。那个逝去的时代,其实从未离开。《大地上的事情》苇岸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絮语般流淌在大地上的文字,总是饱含着诗性的甘美。诗人的内心住着一个孩子,苇岸正是用孩子般的透明映照着这个世界的丰富与美好:麦地、树林、冬日的小灰雀,连同自己质朴的生命,苇岸将他们一起带入太阳的光流,这是一条通往灵魂的最切近的路。  相似文献   
2.
焦桐     
正很多世界一流的心灵都与美食有关,政客特别不适合当美食家。21CBR:大陆《舌尖上的中国》(下称《舌尖》)非常火爆,台湾会有这样的纪录片吗?焦桐:台湾饮食纪录片拍得都不好,《舌尖》应是饮食纪录片中非常顶级的一部,未必是全世界最好的,水平一定是顶尖的。镜头画面非常漂亮,像诗一样。21CBR:有看《舌尖》第二季吗?焦桐:我是第二季的顾问之一,只是还没看。陈晓卿到台北找过我,  相似文献   
3.
换偶像     
丁天 《中国企业家》2008,(17):120-120
写字台右首,原先摆了张女作家的肖像,是赛珍珠。 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赛珍珠的书。只不过扔掉她的书之前,发现作者照尺寸和一幅莫名其妙出现在我桌前的镜框正好相匹配,而且作家长得也还过得去。女作家长成这样,以我的经验,就很不容易了。虽然她的书写得浅薄点,可表情肃穆,眼神还挺深邃,用演艺行的话说,是坨儿好,有卖相。就这幺,莫名其妙摆放了一年多。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是世界上第一位以中国题材作品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人,她根据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推介过程无疑为研究中国文化在西方传播提供重要素材.以赛珍珠在中美两国来回穿梭的生活经历为背景,对赛珍珠的主要作品进行解构分析,探讨赛珍珠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起因,传播过程,接受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客观评价赛珍珠在推动中国文化西传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大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这部长篇小说,于1931年在美国出版,是1931年和1932年的美国年度最佳畅销书。在小说中,赛珍珠对主人公王龙身上体现出的深刻的土地意识进行细致的刻画;同时成功塑造了阿兰这一经典的女性形象。1932年赛珍珠凭借该小说获普利策奖,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是一位在中国生活多年,以创作中国题材作品而蜚声国际的美国作家.她同时接受到了中西两种文化的熏陶,其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美国血统决定了她特殊的文化立场.本文试图分析赛珍珠文化立场的成因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邓剑波 《价值工程》2010,29(19):219-219
作为一个外国作家,能对中国农村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实属难能可贵。《大地》真实地描述了中国人在中国背景下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当今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江是一座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与悠久的阅读传统的城市,如今镇江市打造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媒体交流平台,使得新媒体传播更加便利。在此基础上,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的部分同学以赛珍珠经典作品作为核心内容,尝试开展经典作品的微阅读活动,旨在增加微阅读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深度,为新媒体微阅读时代人文经典推广活动做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崔晓丹 《新西部(上)》2009,(5):133-133,124
本文旨在从中国家庭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赛珍珠作品中的不同社会阶层女性的分析以及作品中描述的情境与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比较,找出赛珍珠时中国女性的误读.她忽略了中国家庭的现实,理想化的描写了当时中国的女性.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赛珍珠,本着向西方世界阐释中国的目的,创作了小说《大地》,向西方读者展示了旧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个性鲜活、有血有肉的中国人群像,为改变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人心目中扭曲的中国人形象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