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2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吴爽 《东北之窗》2012,(17):41+40
1948年,辽沈战役在锦州打响;2012年,一场力求决战决胜的新辽沈战役再一次响彻锦州——2013年,世界园林博览会将在锦州举行。一个甲子,两场战役,两场战争,内容迥异,意义相同。前者打碎一个旧世界,后者建设一个新城市。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简  相似文献   
2.
提起辽宁,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辽沈战役,想到曾经创造战争神话的东北野战军,想到沈阳、锦州、葫芦岛这些战略要地。是的,辽宁地处华北东北之间的战略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战争的硝烟虽然散尽,但保险市场争夺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战争年代。截止2007年初,进入辽宁市场的保险主体共有28家,其中寿险和财险各占一半。他们拉开架势,正在上演着一场和平年代争夺保险市场的“辽沈战役”。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作为后起之秀中华保险辽宁分公司旗开得胜,打了一个漂亮的开局战。 2006年,中华保险辽宁分公司在分设的第—年即创造了全省财险市场上的“四个第一”:一是保费增长绝对量全省第一,全年累计保费收入5.73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新增保费2.49亿元;二是市场份额增长全省第一,由2005年同期的8%,上升为11.5%,同比净增了3.5个百分点。市场排名在全省14家财险公司中,由2005年的第四位跃居为第二位;三是新设机构数量全省第一,新设踢溲公司、16家营销服务部;四是新增保费贡献率全省第一,达到28.1%。 “这家分公司用短短三年的时间走完了有的公司通常要花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发展之路”,业内人士这样评价她的发展速度和取得的业绩。 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帮助郭占华和他的“辽沈军团”取得如此的发展业绩?在其创业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同业借鉴的东西?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中华保险辽宁分公司。[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1948年的“长春起义”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第一次争取国民党整军起义的光辉战例,对瓦解国民党军、夺取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肖华将军语)。据此编写的两部影视片《兵临城下》、《长夜春晓》对起义情况进行了披露,但起义的联络过程却一直鲜为人知。为此,笔者专门在山东省菏泽市采访了“长春起义”的“信使”李峥先先生,他向笔者详细披露了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4.
协会之窗     
《光彩》2008,(4):57-57
辽宁省凤城市个私协会会长陈德中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收藏毛主席像章和有关毛泽东事迹方面的文物,先后共收藏毛主席像章十几万枚,有关毛泽东的文物近万件,成为全国有名的收藏家。今年他光荣地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陈鑫)  相似文献   
5.
吴爽 《东北之窗》2012,(17):42-43
锦州为何要办世博园以"点"带"面"话意义锦州这座被誉为"锦绣之州"的历史名城,冲破内陆情结,拥抱大海,世界给了锦州一次难得的机遇。这也是渴望快速发展的锦州为何要办世园会的意义所在,罗冠华以"点"带"面",作了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汤原县竹帘镇新发村王胜仁家的墙上,悬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功臣之家”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虽然五十年过去了,但王胜仁老人时常想起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的战斗情景。[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电影《辽沈战役》中的林彪有这样一句台词:是战是跑,廖耀湘早干什么去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赵延垒  郭栋 《老区建设》2012,(23):50-53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前胜利宣告结束,解放军从此拥有了稳定的战略后方和一支数量高达百万的强大战略机动力量.此时此刻,共产党人的最佳选择无疑就是迅速将东北野战军开入关内,以决战的方式将平津一带国民党军就地全歼,进而挥师南下,一统大江南北.对于国民党军而言,其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东北野战军入关之前,将己方部队撤出华北,转用于其他战场.  相似文献   
9.
2001年的“辽宁试点”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历史上的“大事件”,在这场被喻为“辽沈战役”的社保改革试点当中,辽宁的社会发生了整体性的转向,千万人的生活因此被彻底改变了。  相似文献   
10.
很多学者和官员为振兴东北提出了比较流行的观点,如打造“第四极”,展开新“辽沈战役”,体制改革,国企改制,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整合等。实际上这些主张并不符合东北的现实,前苏联和中国改革成败相反的例子告诉我们,只有在继续维持东北传统力量的同时,大力培养民营、外企新生力量,并壮大到足够支付改革成本的时候,再大刀阔斧改革,东北振兴方可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