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林青 《魅力中国》2014,(8):263-263
透视学在环艺设计中的基础作用倍受人们的重视,如果缺乏一定的透视学知识,很难想象能够学好或从事环艺设计。对透视规律、透视技法、透视原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者或从事环艺设计者的空间意识、表现形式和艺术表达效果,使环艺设计作品更具张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乡镇企业科技》2013,(27):F0003-F0004
谢英娜。1985年出生,河北保定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为河北省美协会员,河北省美术研究会会员。作者自幼喜爱绘画,尤其擅长花鸟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展览,并被各类报纸杂志刊登。其作品精细入微,结合西画明暗色彩及透视学,融贯中西,传达出朗韵、明快、天真的美感与画家对生活的终极关怀。形成了有异于他人的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闫宗仁 《发展》2010,(6):86-87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绘画史,我们会发现在中国古代画中,早就提出过一些朴素的透视应用理论,如:南北朝时代的宋三微在其所著《叙画》中提出"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的绘画透视理论。那么如何让透视学更好地为现代中国绘画服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