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1.
韩宏伟 《金卡工程》2008,12(11):134-134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民族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于二十世纪初,民族意识强化的西方近代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直接促成了近代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形成;推动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建立独立,民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识并得到确立,则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2.
在清末纷乱局势中,家世显耀身份尊贵的末代肃亲王善耆利用其政治身份,与当时的维新人士,革命当人,企图挽救大清的败局.然而事与愿违,与维新派合作结果受时局影响无果,与革命派交往却反被其利用.  相似文献   
3.
1912年,孙中山为形势所迫被迫让出政权,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国民党经改组后重获活力,国民革命迅速发展,但其治国无方,在内战中失败,失去大陆政权;退台后,虽苦心经营五十余载,但却在自由民主化进程中落选,沦为在野党。在新世纪的起点上,以史为鉴,挖掘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国民党三度失去政权的共同历史根源,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畏男 《魅力中国》2013,(34):20-20
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下,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反抗,爆发了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最终也以失败告终。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启发与教训。也为后面的革命道路积累了不可磨灭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清末改良派与革命派的同一性:改良派与革命派是同一经济基础发展起来的两股新的政治势力;革命派和改良派都是以救亡图存为己任,反对帝国主义是他们共同的旗帜;都把中国的出路寄托于向西方学习,实现资本主义,建立近代的社会、国家。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初期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立宪派严重影响着当时的中国政局。辛亥革命爆发前,立宪派为实现君主立宪在国内发起和领导了立宪运动。然而,随着立宪派对清政府感到绝望和中国政局的变化发展,立宪派最终却转向了革命派,与革命派合作,走向了革命。  相似文献   
7.
扁虫鱼 《经济》2013,(Z1):164
我们说"大众总是错误的",我们也一直强调,纯粹的逆大众而行并不会有什么好处。当人们攻打巴士底狱的时候,尝试做保皇党;当皇帝登基后又摇身变成革命派(指拿破仑登基);这除了有些标新立异外,很可能会搭上自己的小命。大众的行为会分为有功时(物理学意义的功)和分赃时。当需要大众做功时,群众的力量是对行情(历史)的推动,这时候就是趋势的力量或者说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到  相似文献   
8.
吴晓波 《商界》2009,(2):46-49
1905年,三种力量角力中国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一是立宪派,二是革命派,三是摇摆迟疑的朝廷执政者,三者间的力量消长以及妥协合作,将决定中国的命运。企业家阶层在这时还没有构成为一股独立的力量,他们因各自理念、利益诉求的不同,而分别选边投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