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5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云  宋荣利  徐筠  李亚玲 《价值工程》2011,30(18):143-143
随着数码相机的迅速发展,喷墨打印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新技术,喷墨打印市场的迅猛发展促使背喷灯箱片的需求量迅速增长。本文基于实验结果,联系相关理论就背喷灯箱片白层涂液研发中的瓶颈技术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甲醛的物理性质及对环境的污染.经实验证明,采用强氧化剂二氧化氯祛除空气中甲醛有很好的效果.大连绿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绿帝牌消毒清新素"产生气态二氧化氯对轿车中甲醛去除率为84.2%,对学员宿舍仅用半小时即达到52.9%,对办公室作用1 h为73.7%.  相似文献   
3.
凝胶型缓释固载二氧化氯的制备及其释放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以固化剂、交联剂、稳定剂、亚氯酸钠和缓释激发剂制成凝胶型缓释固载二氧化氯,对其二氧化氯的释放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凝胶型缓释固载二氧化氯的制备原理和释放速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作为碳排放指标,对1995~2009年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实证研究不同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大于人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三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八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人均GDP、产业结构是造成碳排放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碳税征收对我国宏观经济及碳减排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DCGE)模型,模拟分析了2007-2020年期间不同碳税水平、不同能源使用效率、不同碳税使用方式对二氧化碳减排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边际变化率、部门产出及其价格、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等变量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随着碳税税率的增加,单位碳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边际变化率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相比较而言,能源使用效率越高,单位碳税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边际变化率越大;在能源消费环节征收碳税,同时降低居民所得税税率,并保持政府财政收入中性,可以实现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同时使得社会福利水平有所增加,从而可以实现碳税的“双重红利”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的动态变化和地区差异,利用时间序列数据(1952-2009年)和省际面板数据(1995-2009年),分别以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和碳强度等三类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使用多种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时间序列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显著地正的影响,弹性在0.10%-0.12左右。(2)静态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存在显著地负的影响,弹性为0.19%,而城市化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强度尽管存在负的影响,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3)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均表明,城市化并非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因素,而人均GDP、能源强度、人口等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显著地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卢现祥  张翼 《财经科学》2011,(6):92-100
本文认为政府与社会间的分权有利于政府关于二氧化碳减排治理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强化,基于199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地方政府减少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通过完善司法体系来加强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公众参与政府的环保治理均有利于促进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的降低,通过精简政府规模以及加强政府的腐败治理也有利于提高减碳治理的效率,而现行的环境管制工具对于激励企业二氧化碳减排的作用已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目前多数文献采用投入产出表,我们基于UV表计算了中国进出口产品中隐含的碳排放.这一方法可以克服前者对隐含排放系数的高估问题,同时避免了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不得不将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量等同于产品部门的能源消费量带来的偏差.在“进口避免排放”假设下,2007年中国净出口隐含碳的数量为1779.32百万吨,占当年生产产品隐含碳的27.9%;从部门层面看,除农业外,中国都面临贸易国数量巨大的“碳泄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Ames试验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锌的潜在致突变性,并比较纳米与超细二氧化钛和氧化锌颗粒的致突变性差异。[方法]采用Ames试验平板掺入法,选用TA97、TA98、TA100、TA102标准测试菌株,分别计数不加S9和加S9体外代谢情况下这4种菌株分别在超细颗粒和纳米级二氧化钛和氧化锌5个不同浓度下的回变菌落数。[结果]超细与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在5、10、20、100、500 ug/皿,超细和纳米氧化锌颗粒在5、10、25、50、100 ug/皿剂量下均未引起测试菌株回变菌落数的明显增加,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纳米和超细粒径的二氧化钛和氧化锌颗粒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均未显示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手段必然有其成本,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政策也不例外。政策手段带来的成本与效益需要有科学性及客观的分析,才会帮助政府在制定政策及建设项目时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率,达到优化经济资源之目的。本文提出需要对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手段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必要性,要从科学客观角度建立低碳城市成本效益理论和方法,应用评估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政策和投资决定。并针对我国城乡规划体制内具有法定效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手段,提出在实施低碳生态城市控制指标时要考虑产生的经济成本与效益,以近期完成的石家庄正定新区低碳生态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