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183篇
工业经济   252篇
计划管理   1126篇
经济学   473篇
综合类   1042篇
运输经济   9篇
旅游经济   66篇
贸易经济   599篇
农业经济   25篇
经济概况   50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38篇
  1984年   153篇
  1983年   115篇
  1982年   78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67篇
  1979年   42篇
  1978年   32篇
  1977年   17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转移是将社会科技资源转化为实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渠道不畅、技术转移绩效不高、大学科技成果成功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基于现实需求和研究缺口,构建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收集我国38所研究型大学样本数据,采用SPSS24.0和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路径分析,论证和检验组织模块化对于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在组织模块化与技术转移绩效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知识共享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模块化独立性、响应性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上,其对组织模块分工性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We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equa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Drawing on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a largescale survey of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of individuals across India, we develop a number of dimensions of inequality to explore empirically how inequality interacts with entrepreneurship, operationalized as self-employment or as employing other people. We find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there are thresholds to becoming self-employed, and even more so to assembling the combinations of resources and personal attributes required to become an employer. Greater inequality leaves more people unable to make the transition to self-employment, leaving casual laboring as the occupation of necessity. At the same time, inequality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employers in a society, by concentrating resources - particularly land and finance - enough for significant numbers of people to be able to cross this higher threshold. Lastly, greater differentiation into social or religious groups curtails the ability to cross either entrepreneurial threshold, presumably by limiting the extent and benefits of social networks of value for entrepreneurship.  相似文献   
3.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培养,师德师风为先。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增强以德治校水平和提高以德治校能力的关键,是贯彻落实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林子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3):125-127
调查发现女生中只有33.97%对体育课有兴趣,原因是:体育意识不成熟、教材存在重复现象、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外活动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等。应采取的措施有:明确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加强思想教育、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高等教育中“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现象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当前大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其突出的表现是:知识面狭窄,偏重专业知识,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学科,知识体系内部缺乏互补效应。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要遵循大学生素质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新兴的物流产业,不仅加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为即将走出校门的物流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就业机会然而,当前物流业较高的专业要求和我国特定的物流环境,却使得高校的物流专业大学生很难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求,应对我国物流业发辰的新形势,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紧跟物流业发展步伐,具有较强物流专业素质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和物流行业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郭琳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10(5):59-63,78
2 0 0 3年 5月和 2 0 0 4年 1月 ,通过问卷跟踪调查方式对海淀区某居民小区的中学生有关SARS的认识和反应进行了研究 ,内容涉及中学生对SARS的了解程度及了解方式、关于预防SARS的知识和相应的行为变化等。中学生对SARS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各大媒体在SARS期间对于宣传公共卫生知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学生群体目前对SARS仍旧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中学生注重卫生的程度因为SARS的远去而有所降低。加强公众对于流行疾病的基本认识 ,进一步改善其卫生习惯 ,仍然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主要社会思潮。大学生易受不良思潮影响的原因在于缺乏历史知识,政治理论学习不深入,同时受西方思想文化的长期影响。所以要正确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系统全面了解社会发展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网络、影视、报刊等媒体要有一个正确的导向,给大学生成长营造出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的日益兴旺大大提升了社会对高质量旅游人才的渴求,然而,目前中国大学生的体育教育不尽如人意,如何加强对学生健康第一教育,体质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培养高质量旅游人才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various guidelines present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instituting an ethics curriculum and to empirically study their effectiveness. Three questions are addressed concerning the trainability of ethics material and the proper integ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ethics curriculum. An empirical study then tested the effect of ethics training on moral awareness and reasoning.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two business classes, one exposed to additional ethics curriculum (experimental), and one not exposed (control).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thics exercises and discussion relevant to each topic were completed. Findings suggested gender differences such that, relative to other groups, wom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oral awareness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An explanation of the underlying cognitive processes is presented to explain the gender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