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39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11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经济学的不加限制的“数学化”可能正在阉割经济学的本质。只要人类的思想、情感、行为还不能“精确”为一组数字,那么经济学就只能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而不是一门关于“数字”的科学,经济学和数学就始终存在着一个不可逾越的界限。经济学的根本方法并不是数学,而是唯物辩证法。数学只是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远离了人文精神,抛弃了唯物辩证法,经济学就只剩下了一堆数字、图表、模型,经济学中的主体——人就被消解了。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大发展必须靠知识,靠人才。本文从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发展、人才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形势下培养人才的标准以及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等方面对江泽民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重点解读,以期为新世纪社会主义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体:能动性之中有受动性,受动性之中有能动性。两者的辩证统一是通过人的实践来实现。任何夸大人的能动性而否定人的受动性,或者夸大人的受动性而否定人的能动性都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是一种充满矛盾运动和辩证意味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理论中的诸多命题呈现出明显的对立统一特征。用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读和阐释高职教育的性质与内涵,揭示对立统一规律在高职教育领域的表现形态与作用机理,是高职教育解决自身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确立自身品格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秘书工作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具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即被动性与主动性、机要性与群众性、综合性与专业性、常规性与突击性、思想性与事务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等矛盾的对立统一。掌握这些矛盾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并更好地开展秘书工作。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质量必须把握好正面教育和批判教育的关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译品在目标语中被成功接受与翻译的过程中,译家的审美思想和各种思维的交相运用密不可分。文学作品的美学特质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综合运用美学理念和翻译思维。本文从翻译的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出发,从哲学的范畴阐述了文学翻译中审美客体与主体不可能是分开的两个独立的方面,而是具有矛盾统一性这一辩证关系。同时通过实例分析怎样把握好两者的关系,使译文最大程度地达到和谐统一的美。  相似文献   
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省第一个国家战略,意义重大。通过SWOT分析可知,皖江城市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和挑战共在。从整体来看优势和机遇大于劣势和挑战,但必须要清楚认识到,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可以相互转化。优势与机遇是潜在的,需要我们积极利用和抓住它,真正促进示范区建设。对于劣势与挑战,我们要学会变换角度思考,劣势中蕴含优势,挑战中存在机遇。  相似文献   
9.
人是文化的动物,由此决定了人的生命活动同动物的生命活动不同:人不仅有本能,而且有自我意识。资本时代造就了一个"颠倒的世界",因此必然产生"颠倒的世界意识"和异化的"自我意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提供了一种辩证逻辑,它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实证主义的单面性思维,却不能消除"物化"现象本身,从而也不能消除资本拜物教这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和由此产生的"物化的自我意识"。消除资本拜物教不仅需要实现意识形态革命,建立和扩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需要的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2010年5月至8月,在欧盟第七框架项目解析中国人对欧盟的看法的资助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针对中国精英就中欧关系现状和前景及与此相关的问题看法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第一,精英对欧盟的知晓率比较低。第二,在信息渠道选择上,互联网、电视和报纸是三大主要工具,不同工具对中欧关系看法具有一定的影响。第三,中国精英对欧盟保持较好的印象。第四,精英认为欧盟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仅次于美国,且均强于中国。第五,精英对中欧关系现状和前景的看法日趋谨慎和保守。第六,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发现,教育、收入、学习和工作经历等变量对精英的欧洲观有着明显影响。第七,学者和媒体工作者对中欧关系的现状和前景的看法和评价,均比其他群体更为积极和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