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6篇
财政金融   36篇
工业经济   27篇
计划管理   233篇
经济学   245篇
综合类   485篇
运输经济   14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28篇
农业经济   53篇
经济概况   27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偏远地区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是该地区重要的科技、文化信息源,构建和谐文化,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图书馆的信息辐射作用。高等学校和地方政府应共同努力,把图书馆建成当地的科技、文化信息中心,以促进我国和谐文化的早日建成。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当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的需求超过其承载力的阈限时,就会出现由于资源枯竭与环境恶化的非和谐增长.在对和谐增长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我国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超"阈限"影响为背景,分析"三重失灵"对和谐增长的影响,并将和谐增长纳入制度和谐的框架内,试图从制度约束上探讨长期和谐增长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内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田 《理论观察》2008,(6):14-17
在社会体制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对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极为重要而又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从文化内涵方面展开发掘,具体包括政治文化、思想文化、精神文化和道德文化四个层面以及与和谐文化构建的关系方面,这是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在目前资源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奈件下,已经难以为继。如何调整消费心理。进行合理消费已成为当前社会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瑞典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历了诞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1932年秋社民党通过竞选上台执政,开始功能社会主义福利国家的尝试;1944-1975年是和谐国家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建成;1982-1990年“保卫福利、重振经济”和谐政策的调整;1990-2000年建设自由与平等基础上相互关联的社会共同体;以2001年1 1月社民党第34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起点,重建民主的人道的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福利国家。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通过城市交通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健康"生长"的有效途径,提出通过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以及适合中国特色的和谐城市形态和城市交通.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理念与方法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一大组成部分,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基于和谐社会建设这一时代背景,从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模式与方法的特色化改革等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对策,以期推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和谐是现代化社会的基础,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表明,唯有使文化现代化才能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实践进一步证明了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因为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善、经济制度的改革都会直接触及整个社会的一般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井然、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的社会。和谐社会不能没有法治;法律相对于其他实现社会管理的方式.如道德、宗教等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全面性、程序性等优越性.这就决定了法治是社会管理方式的主导。由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市场机制与行政权力机制分别存在着失灵现象,第三种社会资源配置机制应运而生,这就是“协理”机制。其核心是无政府而有管理,无市场而达自治与协调,社会关系网络是其基本存在形态,伦理原则是其力量基础,而既非国家产权也非私人产权的“人际产权”是其适用领域。今天它已经成为克服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的缺点、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